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天然气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力量

日期:2021/09/06   来源:机电商报   
  摘要:《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2021)》指出,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在工业、建筑、交通和电力等多领域有序扩大天然气利用规模,充分发挥燃气发电效率高、运行灵活、启停速度快、建设周期短和占地面积少等特点,将气电调峰作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助力能源碳达峰,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重要实现途径之一。

“天然气是清洁低碳的化石能源,将在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当前及未来较长时期,我国能源发展进入增量替代和存量替代并存的发展阶段,包括天然气在内的化石能源,既是保障能源安全的‘压舱石’,又是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的新型电力系统下电力安全的‘稳定器’。”《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2021)》指出,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在工业、建筑、交通和电力等多领域有序扩大天然气利用规模,充分发挥燃气发电效率高、运行灵活、启停速度快、建设周期短和占地面积少等特点,将气电调峰作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助力能源碳达峰,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重要实现途径之一。

明确天然气发展战略

《报告》指出,立足碳达峰目标和行业发展新形势,目前首要任务是明确天然气在我国的发展定位和发展战略。

第一,要全面构建安全可靠、有弹性有韧性的天然气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首先,完善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夯实行业发展根基。大力提升勘探开发力度,立足国内保障天然气供应安全。落实储气责任,加快储气能力建设,增强天然气调峰和保供能力。立足“全国一张网”,加快完善管网布局,提高天然气管输能力和覆盖水平等。其次,加强技术攻关。产学研用协同,提升天然气产业创新能力,加快天然气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设备研发,实施强链、补链行动。最后要加强天然气行业改革协同。建立健全天然气管网运营调度机制,推进管网等基础设施向第三方公平开放,同步明确新进入主体保供责任,压缩市场炒作和投机空间。适应管网体制改革新形势,优化管输定价机制。

第二,完善天然气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市场体系。一是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能源和油气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保护的统筹衔接和协调,实现行业自身清洁低碳发展,助力能源结构转型和经济社会发展。二是理顺天然气市场机制,释放天然气市场潜力。引导供需双方签订长期稳定的购销合同,提前锁定大部分天然气供气价格及需求量。三是完善电力调峰辅助服务市场机制,提高天然气发电积极性。在建设天然气发电项目时要同步落实气源,鼓励探索构建各省或区域间气电联调、风光水火储联保的协同机制,确保各能源品种间供需衔接和调度匹配。四是优化天然气利用结构。在积极推进居民“煤改气”的同时,做大天然气消费基数,推动天然气在城镇燃气、天然气发电、工业燃料和化工等领域协同发力,平衡季节峰谷差,实现天然气高效利用和协调稳定发展。

第三,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融入国际天然气市场发展。随着全球疫情得到控制、经济逐步复苏,世界天然气需求将实现恢复性增长。中国作为天然气生产、消费和进口大国,积极扩大天然气国内市场化交易规模,不断深化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完善市场化价格体系;积极参与全球天然气贸易与市场体系建设,共同推动世界天然气贸易规则不断完善、贸易方式更具弹性;深度融入全球天然气产业链,促进先进技术、装备、标准和服务“走出去”“引进来”。中国作为国际气体能源联盟(IGU)候任主席国,将在2025年主办世界天然气大会,推动天然气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

引导天然气行业持续高质量发展

《报告》强调,为了引导天然气行业持续高质量发展,第一要兼顾低碳发展与产业接续,持续优化天然气利用方向。天然气行业既是能源生产行业,更关系国计民生。天然气作为最清洁低碳的化石能源,行业发展要努力保持稳升稳降,实现高质量发展。减煤增气发展新能源多措并举,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近中期,重点满足能源消费增长和新能源波动调峰需求;中长期,真正实现天然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并结合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碳中和技术进步,积极探索和推动天然气等化石能源“集中利用 +CCUS”的近零排放商业模式。

2040年前,城镇燃气重点满足新型城镇化建设、北方清洁取暖推进、长江流域采暖需求释放等带来的城镇燃气用能缺口;稳步拓展工业“煤改气”,以打造低碳工业园区为着力点,助力重点工业领域碳达峰。有序推动交通用气发展,引导天然气逐步退出公共交通领域,推动 LNG 在重型载货汽车、大型载客汽车、船舶等长途远洋交通领域应用;满足化工产业需要,合理引导化工原料用气发展。围绕天然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因地制宜,重点推动几种发展模式。

一是在可再生资源较好的“三北”地区建立风光气水综合能源外送模式。二是在可再生资源较好的沿海地区建立风光气水综合能源消费模式。三是鼓励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推广集供电、供气、供热、供冷于一体的综合能源服务模式。通过合理引导和市场建设,2025年天然气消费规模将达4300亿~4500亿立方米,2030年将达到5500亿~6000亿立方米,其后天然气消费稳步可持续增长,2040年前后进入发展平台期。

第二,要加快天然气发展步伐,大力提升勘探开发力度,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布局,不断增强供应可靠性及灵活性,立足国内保障供应安全,科学把握节奏,推进天然气持续稳步增产。天然气产量2025年将达到2300亿立方米以上,其后继续稳步增长,预计2040年及以后较长时期稳定在3000亿立方米以上水平。统筹国产气和进口气,探索建立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联动的灵活调节新机制,有效应对国际市场变化和气价波动。

天然气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需要管网设施的持续配套建设。北方清洁取暖持续推进、长江流域采暖需求不断释放,需要努力在消费侧“削峰填谷”的前提下,持续提升设施和资源协同下的尖峰保供能力。保障能源安全,还需要提升管网设施应对极端气候、网络攻击及其他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

加强储气能力建设是天然气安全稳定供应和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要强化“全国一张网”“保供一盘棋”思维,以“大(储气)库”“大(LNG)站”为基地,集约布局储气设施项目;坚持合作履约,鼓励各类主体和资本参与储气设施建设运营,引导地方政府、城镇燃气企业与四家央企等开展合资合作;研究提高储气库采气能力设计标准;加强储气能力与采气、气化、外输能力配套,确保储采运等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产;提升地下储气库与 LNG 接收站的联动能力;提高储气库建设与国产气上产的协同力度。

第三,管网改革带来市场格局重构,需要建章立制、试点先行,不断完善配套实施细则。

随着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独立运营,管网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能力进一步稳步提升,管网运营模式发生变化,天然气供应主体多元化,气源结构和渠道来源多样化对管容分配、调度运营和天然气应急保供等提出了新的要求。伴随管网运销分离,基础设施第三方开放加快推进,需同步明确新进入主体保供责任,建立科学规范、有序竞争的行业发展和应急保供新秩序、新模式;不断强化合同化保供理念,细化完善各级各类应急保供预案;引导和支持省级管网以市场化方式融入国家管网,不断完善“全国一张网”运营体系;持续完善天然气价格机制,促进天然气商品自由流动和市场化交易。(时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