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2025年北京市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达14%左右

日期:2021/12/20   来源:机电商报   
  摘要:北京市在“十四五”时期将深入实施绿色北京战略,加快推进碳减排碳中和,着力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近日,北京市印发《北京市“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指出,北京市在“十四五”时期将深入实施绿色北京战略,加快推进碳减排碳中和,着力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十三五”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高

《规划》首先对“十三五”时期北京市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的成效进行总结。“十三五”时期,北京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大力发展高精尖行业,第三产业占比稳定在80%以上。能源结构持续调整,关停四大燃煤电厂,130余万户城乡居民开展散煤清洁能源替代,平原地区实现基本“无煤化”,煤炭消费总量由1165.2万吨降至135万吨,优质能源比例提升到98.5%以上,基本解决了燃煤污染问题。低碳发展更趋成熟,碳排放总量进入波动下降的平台期,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26%以上;完善碳排放市场化管理机制,碳排放交易试点累计成交额达17.5亿元。

《规划》提出了近期和远期目标,其中,2025年北京市要实现的近期目标为: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普遍推广,碳排放稳中有降,碳中和迈出坚实步伐。碳排放总量率先实现达峰后稳中有降,较峰值下降10%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8%左右,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4%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氮氧化物、VOCs、化学需氧量和氨氮重点工程减排量分别为1.38万吨、0.99万吨、1.7万吨和0.12万吨以上。

2035年,北京市要实现的远景目标为:生态环境实现根本好转,优质生态产品供给更加充足,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成为社会广泛自觉,碳排放率先达峰后持续下降,碳中和实现明显进展,天蓝、水清、森林环绕的生态城市基本建成。

碳中和迈出坚实步伐

为了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明确碳中和时间表、路线图,实施二氧化碳排放控制专项行动,强化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规划》提出了包括推动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在内的四大措施。

一是推动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优化调整能源供给结构,持续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到2025年,化石能源消费总量实现稳中有降,北京市新增能源消费量优先由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保障。

第一,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强可再生能源供应保障。到2025年,外调绿电力争达到300亿千瓦时,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4%左右。强化本地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聚焦城市能源消费重点领域,因地制宜推进本地光伏、风电、热泵等可再生能源技术规模化应用,实现多能互补。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电力应用,在城镇建筑、基础设施、产业园区、公共机构、农业农村等领域加快使用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有序发展风电和垃圾焚烧发电。第二,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总量。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有序控制天然气使用规模。增加外部绿色电力调入规模,适度降低本地燃气机组发电占比。推进电力、太阳能等综合供热体系建设,逐步减少供热领域燃气需求。推进燃气壁挂炉升级。到2025年,天然气消费总量达到峰值,控制在200亿立方米左右。推进油品消费稳中有降。第三,着力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强化各区、重点行业和重点用能单位目标责任考核。对标国际先进能效水平,制修订一批重点行业和设备节能标准,重点补齐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领域节能标准。到2025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幅达到国家要求。

二是推进产业绿色低碳创新发展,大力推进产业绿色创新发展,加快产业低碳改造升级,促进产业结构深度优化,严格控制制造业碳排放增长。

第一,大力推动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对标国际先进资源环境绩效水平,着力发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以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自由贸易实验区建设为契机,培育绿色低碳产业和智能化技术服务新业态。第二,加快推进产业绿色提质升级,鼓励绿色发展水平先进的企业积极申报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绿色产品等绿色制造示范单位。制定实施汽车制造、生物医药、电子设备等重点行业绿色提升计划,推动构建绿色产业链。第三,着力推进产业结构深度优化,修订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以及工业污染行业、生产工艺调整退出及设备淘汰目录,加大对能耗较高、碳和VOCs等排放较大的工业行业、生产工艺、国家规定落后设备的淘汰和限制力度,推动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一般制造业企业动态调整退出。

三是提升重点领域低碳发展水平。聚焦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大力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到2025年,建筑、交通领域碳排放总量力争实现增减平衡基础上稳中有降,生态系统碳汇能力进一步提高。

第一,推进建筑领域绿色低碳改造。建立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长效机制,加快既有公共建筑绿色化改造,推动机关、学校等公共机构开展节能减碳示范。到2025年,完成3000万平方米既有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积极推广绿色建筑。强化建筑运行能耗管理。到2025年,单位建筑面积供暖能耗下降10%左右。第二,努力构建绿色低碳交通体系。优化机动车结构,优化交通运输结构,优化出行结构。推进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慢行系统融合发展,构建与绿色出行相适应的交通发展模式。第三,提高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和控制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坚持全域多层次增绿固碳,提高森林碳汇,推进林地绿地增加碳汇。

四是强化碳排放控制管理制度建设,通过建立碳排放目标责任管理制度,加强重点碳排放单位精细化管理,深化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开展碳中和科技攻关和示范,以落实各级主体排放控制责任为核心、以完善市场机制为重点,加快构建形成法治化、市场化和精细化的低碳治理体系。(林  楚)

文件阅读
    相关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