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2030年上海市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力争达到25%

日期:2022/08/23   来源:机电商报   
  摘要:提出上海市加强体制创新,持续深化能源市场化改革,全面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做好新型电力系统和电力市场的衔接,探索实施绿色电力交易试点。建立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加大绿色债券、绿色信贷对新能源项目的支持力度。

近日,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印发《上海市能源电力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上海市加强体制创新,持续深化能源市场化改革,全面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做好新型电力系统和电力市场的衔接,探索实施绿色电力交易试点。建立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加大绿色债券、绿色信贷对新能源项目的支持力度。

《方案》分两个阶段制定了上海市电力领域碳达峰的目标。第一阶段是到2025年,能源结构进一步改善,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与超大型城市相适应的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力争达到20%,可再生能源和本地可再生能源占上海市用电量比重力争分别达到36%左右和8%。上海市用电量碳排放强度下降至4吨/万千瓦时左右。

第二阶段是到2030年,能源结构更加低碳,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初步建立。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力争达到25%,可再生能源和本地可再生能源占上海市用电量比重力争分别达到40%左右和12%。全社会用电量碳排放强度下降至3.8吨/万千瓦时左右。

推进落实碳达峰任务

《方案》具体聚焦可再生能源开发、煤炭消费替代和转型升级、油气消费合理调控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等关键环节,组织实施上海市能源电力领域碳达峰行动。

一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全面推广光伏应用。分领域摸排上海市光伏可开发资源,制定工业、公共机构、交通、公共建筑、住宅和农业等领域光伏+专项实施方案。2025年、2030年上海市光伏装机力争达到407万千瓦和700万千瓦。加快陆海风电开发。制定新一轮海上风电发展规划,进一步提升海上风电开发利用水平。“十四五”期间重点建设金山、奉贤、南汇海域项目,启动实施百万千瓦级深远海海上风电示范。“十五五”重点建设横沙、崇明海域项目,建成深远海海上风电示范。2025年和2030年上海市风电装机力争分别超过262万千瓦和500万千瓦。推进生物质发电和地热利用。2025年上海市生物质发电装机达到84万千瓦。“十四五”期间上海市新增浅层地热利用面积500万平方米以上。

二是优化化石能源开发利用。严格控制煤炭消费。继续实施重点企业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制度,煤炭消费总量进一步下降,2025年上海市煤炭消费总量下降5%左右,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降至30%以下。推动煤电转型升级。合理调控油气消费。大力推进低碳燃料替代传统燃油,提升终端燃油产品能效。加快推进机动车和内河船舶等交通工具的电气化、低碳化替代,有序引导天然气消费,优化利用结构,优先保障民生用气。到2025年和2030年,上海市天然气供应能力分别达到137亿立方米和165亿立方米左右。

三是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强清洁输电通道建设。保障上海市内通道走廊和换流站站址,开展外电入沪特高压直流通道、过江通道、市内配套电网前期工作,力争“十四五”开工,“十五五”中期建成投运。加强上海500千伏电网与华东电网互保互济能力。加快布局大容量海上风电输电通道,消纳更大规模深远海风电。提升电力系统综合调节能力。电网企业发挥平台和枢纽作用,做好源网衔接,加强科学调度,以投资为纽带参与建设华东区域抽水蓄能项目,提高电网调节能力,保障新能源项目及时并网、满发多发。通过市级互联互通充电桩平台提升充电设施的智能化水平和协同控制能力,引导电动汽车发挥削峰填谷作用,至2025年上海市新增智能充电设施20万个。2025年上海市需求侧调节能力不低于最大用电负荷5%。推广多能互补综合能源服务。加快新型能源开发利用。加快氢能技术创新,有序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氢能多元化利用。2025年上海市加氢站数量力争达到70座。

四是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加大新型电力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应用。加大新型电力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创新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高比例电力电子装置的电力系统稳定理论、规划方法和运行控制技术,提升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水平。强化前沿技术研发和核心技术攻关。培育一批能源(电力)技术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加快能源前沿性、颠覆性开发利用技术攻关。支持重点能源企业、高校以及科研单位,共建一批绿色能源产业创新中心。

五是保障能源供应安全。加快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构建多源并进、海陆并举、稳定可靠的天然气保障体系。建设稳定可靠的油品储运体系。健全油气煤安全储备机制。加快建立规模合理、责任清晰、响应灵敏、应对有力的能源安全储备体系。提升电力应急储备调峰能力。加快提升电力应急储备调峰能力、安全风险管控和应急处置能力。按照最大负荷40%标准配备应急备用调峰能力,推进发电侧调峰电源建设和灵活性改造,进一步完善互联互通、余缺互济合作机制,提高长三角地区能源应急保障能力。

出台保障措施

为了确保以上目标能够顺利实施落地,《方案》提出了3项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方案》指出,上海市通过区联动、条块结合推进能源电力领域碳达峰。上海市能源工作领导小组整体部署和系统推进上海市能源电力领域碳达峰相关工作,统筹研究重要事项、制定重大政策。

二是加强体制创新。持续深化能源市场化改革,全面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做好新型电力系统和电力市场的衔接,探索实施绿色电力交易试点。完善电力、天然气等能源品种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理顺输配电价结构,全面放开竞争性环节电价,及时疏导非居民天然气价格。推进油气市场化改革,建设国际油气交易中心。上海市财政资金对符合国家和上海市相关规定的能源电力碳达峰工作给予支持,鼓励区级资金加大投入。建立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加大绿色债券、绿色信贷对新能源项目的支持力度。

三是强化资源保障。加强能源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在国土空间用途规划中增加新能源用地、用海专项规划或类别,为新能源开发利用预留足够国土空间,保持新能源用地、用海规划稳定性。(林  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