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尼韦尔:精益数字化重塑供应链可持续发展
原材料价格上涨、供应链受阻、人工成本上升、不确定性增加……凡此种种给许多企业的可持续运营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全球化数字工业高科技企业霍尼韦尔以“即刻启程,助您加快可持续发展转型”为主题,连续第五次亮相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在本届进博会上,其安全与生产力解决方案集团展现了精益数字化解决方案、运输管理系统和输送分拣系统等一系列智慧供应链技术,通过数字赋能的智慧供应链,为企业提升智慧供应链管理水平的同时,助力企业提升竞争优势,加快可持续发展。
“我们致力于为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广泛的工业技术和数字解决方案,以可持续技术应用加速绿色经济转型,改善企业自身和广大客户在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表现。”霍尼韦尔安全与生产力解决方案集团中国总裁柴小舟如是称。
四方面践行精益数字化
近年来,随着5G、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等数字技术的发展,传统制造业正面临技术改革和产业进化的双重需求,融合精益制造的数字化转型无疑可以加速技术创新和产业协同。
在柴小舟看来,制造业可以通过四方面来践行精益数字化,达到由需求推动的可持续运营。第一,在设计工艺和制造上采用更多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第二,提升企业精益数字化管理理念,提升数字化设备和软件的使用效率。第三,运用六西格玛的管理理念,做好质量管控,打好数字管理基础。第四,运用软硬一体化解决方案,做好预测性维护,保证生产平稳高效运营。
为了更好践行精益数字化研究方案的实施,霍尼韦尔于2021年11月正式成立了“霍尼韦尔精益数字化研究院”,研究院致力于联合生态伙伴及行业、高校和协会等各方专家智库,专注于精益管理、数字化和智能化等课题研究,并基于智能制造相关前沿理论与技术应用,不定期发布研究报告和白皮书。同时霍尼韦尔还以卓越的运营管理体系及精益数字化一站式解决方案为目标,通过数字化研究院进一步打造了精益数字化专家网络与生态社群,为中国的制造业转型提供助益。
打通全供应链堵点卡点
霍尼韦尔的精益数字化的理念可以为企业提供从生产到零售、配送的全供应链解决方案,直至打通最后一公里的运输难题。
在生产领域,霍尼韦尔的数字化软件涵盖“人、机、料、法、环”5个方面,可以帮助生产制造企业在供料、生产计划、排产和质量管控等领域提升效率,保障工厂生产运营的安全与稳定。面临后疫情时代的种种不确定性,霍尼韦尔采用更先进的数字自动化设备来提升运营效率,更精准地结合工厂生产需求和工厂仓储空间的不确定因素,通过评估和优化最佳备货量来避免生产领域的风险。
在配送领域,霍尼韦尔在规划配送时,不断考虑如何进一步提升分拣效率,进而考量仓库占地、包裹类型、流量和运营模式等不同方面。例如,霍尼韦尔的新一代箱式多层穿梭车系统专为高流量、高周转率的纸箱和料箱储存而设计,能够显著提高仓储管理精准率,降低劳动力需求,提高仓储空间的利用率。
在零售领域和最后一公里配送方面,霍尼韦尔的便捷打印设备、条码扫描器和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读写器等,可以帮助企业进行销进销存的管理,更优化地为企业保障到最后的一公里。
今年6月,霍尼韦尔与良品铺子达成合作,以霍尼韦尔先进的一站式仓储自动化解决方案赋能良品铺子线上线下渠道的深度融合,在实现更快的配送效率以及更高的订单精准度的同时,以更少的仓库人工实现更高的客户服务水平。
经济效益和绿色转型并行不悖
在双碳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2021年霍尼韦尔全球超过60%的销售收入来源于帮助解决全球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的挑战,并且公司约有60%的新产品研发以改善客户环保表现为出发点。
柴小舟强调:“经济效益和绿色转型并行不悖。”霍尼韦尔尽可能通过提升和使用自身产品和技术,为企业提供可持续绿色发展。在中国,霍尼韦尔安全与生产力解决方案集团旗下苏州工厂通过管理节能、结构节能、技术节能、合同能源等措施,深挖节能潜力,例如太阳能的广泛利用、LED照明灯的替换、空调系统升级和空压机的余热回收等等,积极践行节能减排。仅空调系统升级这一项每个月就可以为霍尼韦尔节省6万千瓦时的电力。目前,该工厂已成功入选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绿色制造示范名单,荣获中国“绿色工厂”示范企业称号。
今年10月,霍尼韦尔与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旗下的全资子公司章鱼博士签署三方战略合作协议,共建锂电行业灯塔工厂,联合打造锂电行业智能制造一站式解决方案,推动新能源产业制造绿色转型。“数字化转型和双碳目标的推进对制造业、物流等现代化经济产业的技术创新和应用孕育了新的发展潜力。”柴小舟补充说。
如今,霍尼韦尔安全与生产力解决方案集团还在持续推动本地创新。“我们多年来都在打造本地研发团队,取得了许多成果。这使得我们可以更加贴近中国市场,及时响应市场需求,应对市场面临的困境。”霍尼韦尔一直贯彻“东方服务东方”和“东方服务世界”的中国发展战略,通过持续创新和本土化来更好地满足中国客户的特定需求。开发定制本土化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来帮助客户更好提升供应链整体效率、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刘思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