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2022年中国汽车工业整车二十强、零部件三十强企业榜单揭晓

日期:2022/12/29   来源:机电商报   
  摘要: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是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着力点。2022年12月28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了2022年中国汽车工业整车二十强、零部件三十强企业名单。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是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着力点。2022年12月28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了2022年中国汽车工业整车二十强、零部件三十强企业名单。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7798.46亿元,下同)、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7056.96亿元)、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5555.15亿元)分别获得2022年中国汽车工业整车二十强企业前三名。

潍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2021年零部件业务收入2610.36亿元,下同)、华域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1399.44亿元)、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914.91亿元)分别获得2022年中国汽车工业零部件三十强企业前三名。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指出,在入选本届整车二十强的企业中,有2家排名上升,7家排名下降,9家与上届排名一致,另有2家新增企业。在入选本届零部件三十强的企业中,有11家排名上升,9家排名下降,9家与上届排名一致,另有1家新增企业。

本届上榜的整车二十强企业2021年营业收入合计为46753.32亿元,同比增长10.64%,增加4497亿元。入围规模为84.67亿元,比上届提高20.39亿元。最大规模为7798.46亿元。营收规模在3000亿元以上的企业有6家,与上届持平;在1000~3000亿元之间的企业有6家,比上届增加2家;1000亿元以下的企业有8家,比上届减少2家。

本届上榜的零部件三十强企业2021年零部件业务收入合计为11273.92亿元,同比增长10.53%,增加1073.79亿元。入围规模为113.55亿元,比上届提高7.60亿元。最大规模为2610.36亿元。零部件业务收入在1000亿元以上的企业有2家,与上届持平;在400~1000亿元之间的企业有3家,与上届持平;在200~400亿元之间的企业有9家,比上届增加2家;200亿元以下的企业有16家,比上届减少2家。

从上榜企业的盈利情况看,整车二十强企业2021年利润总额合计为3129.11亿元,同比增长56.13%,增加1124.88亿元。零部件三十强企业2021年利润总额合计为761.70亿元,同比增长20.47%,增加129.45亿元。

从上榜企业的地区分布情况看,在整车二十强企业中,东部地区入围11家,合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7.79%;中部地区入围6家,合计营业收入同比下降0.92%;西部地区入围3家,合计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12%。在零部三十强企业中,东部地区入围24家,合计零部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4.11%;中部地区入围6家,合计零部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42%;西部地区没有企业入选。

从上榜企业的性质来看,在整车二十强企业中,国有企业占11席,合计营业收入占比为75.48%。在零部三十强企业中,也有11家国有企业,合计零部件业务收入占比为54.58%。

为了让业内企业对行业发展形势有更加清晰准确的认识,陈士华对2022年汽车工业的经济运行形势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2023年的行业走向做出预判。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2年1-11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462.8万辆和2430.2万辆,同比增长6.1%和3.3%。1-11月产销增速比1-10月有明显下降,较1-10月分别收窄1.8和1.3个百分点。

整体来看,2022年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呈现“U型”走势,1-2月开局良好,产销稳定增长,3月中下旬快速下滑,3-5月损失销量约100万辆,6月起开始明显增长。2022年5月以来,我国政府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了一系列稳汽车增长、促汽车消费的政策措施,目前汽车行业总体恢复情况良好。

数据显示,乘用车成为拉动车市增长的主力。2022年1-11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170.2万辆和2129.2万辆,同比增长14.7%和11.5%。2022年四季度以来,受疫情影响,批发端和终端市场都承受了较大压力。虽然2022年购置税减半政策对稳定车市增长起到明显的作用,但下半年的疫情影响了政策的实施效果。

“从中长期看,我国汽车市场总体处于普及的后期,居民对汽车的消费需求依然强烈,加上产业转型和消费升级带来的行业红利,为乘用车市场今后保持稳定增长提供了充分保障。”陈士华说。

值得关注的是,商用车表现持续低迷。2022年1-11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92.7万辆和301万辆,同比下降31.9%和32.1%,继续呈现两位数下滑。分车型看,客车产销分别完成36.1万辆和35.5万辆,同比下降21.2%和21.3%;货车产销分别完成256.6万辆和265.5万辆,同比下降33.1%和33.3%。“2022年以来,商用车受到疫情、房地产投资风险和基建投资放缓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导致市场持续处于低谷。”陈士华分析。

新能源汽车方面,数据依然亮眼。2022年1-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25.3万辆和606.7万辆,同比均增长1倍,市场占有率已达到25%。“尽管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也受到疫情影响,但在各企业的高度重视下,供应链资源优先向新能源汽车集中,目前整体产销完成情况已经超出预期。”陈士华说。

此外,汽车出口保持良好势头。2022年1-11月,我国汽车企业出口278.5万辆,同比增长55.3%。分车型看,乘用车出口225.1万辆,同比增长57.8%;商用车出口53.3万辆,同比增长45.7%;新能源汽车出口59.3万辆,同比增长1倍。

陈士华指出,近年来,国内汽车行业加速创新转型,特别是在SUV、新能源、智能网联等领域快速发展,结合中国车企优秀的成本控制能力,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经过多年的国际化探索,中国车企正在从传统贸易模式向海外直接投资模式转型,包括直接投资建厂和建立完善的属地化营销机构,这将进一步助力中国汽车品牌和产品走出去、走进去和走上去。

谈到未来车市走向,陈志华提到了6点有利因素。一是宏观经济将适度恢复,多机构预测2023年我国GDP增幅将超过4.5%。二是政策支持汽车消费,包括稳增长、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地方补贴、继续免征新能源车辆购置税等措施,以及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等工作的推进。三是国内疫情管控放松,有利社会生产生活恢复正常,推动底层就业收入增加,从而支撑汽车消费。四是全球汽车市场继续回暖,中国品牌进一步国际化发展,新能源汽车出口带动作用明显。五是芯片供应短缺问题将在2023年得到较大缓解,供应链更加稳定,供应能力增强。六是随着经济复苏,商用车需求将触底反弹。

与此同时,他也提醒关注6大不利因素。一是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不断变化,技术封锁、疫情发展尚处于变化时期,叠加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人口老龄化等内外因素。二是房地产投资下降,民营企业发展放缓,市场主体恢复缓慢,对消费信心带来一定冲击,总需求不足与结构性通胀并存。三是疫情管控放松后,大面积感染在所难免,在达到平衡前对经济的影响有不确定性。四是高端、高算力芯片仍然紧缺,原材料价格高位影响企业积极性。五是地方政府因为财政原因,对消费支持的力度可能下降。六是部分消费因政策原因于2022年提前释放,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出,而当前经销商库存较高,2023年还存在去库存的压力。

基于上述分析,陈志华判断,2022年我国汽车总销量为2680万辆,同比增长2%。其中乘用车销量为2350万辆,同比增长9.4%;商用车销量330万辆,同比下降35.3%;新能源汽车销量670万辆,同比增长90.3%。2023年汽车总销量预计为2760万辆,同比增长3%。其中乘用车销量为2380万辆,同比增长1.3%;商用车销量380万辆,同比增长15%;新能源汽车销量为900万辆,同比增长35%。





文件阅读
    相关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