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智能检测装备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发布

日期:2023/03/13   来源:机电商报   
  摘要:为落实《“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推动智能检测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七部门近日联合印发《智能检测装备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了未来3年的发展目标。

为落实《“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推动智能检测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七部门近日联合印发《智能检测装备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了未来3年的发展目标。

智能检测装备作为智能制造的核心装备,是“工业六基”的重要组成和产业基础高级化的重要领域,已成为稳定生产运行、保障产品质量、提升制造效率、确保服役安全的核心手段,对加快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支撑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智能制造深入推进,智能检测装备需求日益增加,新技术新产品竞相涌现,产业呈现快速发展势头。但总体来看,我国智能检测装备产业仍存在技术基础薄弱、创新能力不强、高端供给不足、产业体系不完善和应用生态不健全等问题,已成为智能制造深入发展的关键短板和重要制约,迫切需要提升供给能力和水平。

根据《行动计划》提出的目标,到2025年,智能检测技术基本满足用户领域制造工艺需求,核心零部件、专用软件和整机装备供给能力显著提升,重点领域智能检测装备示范带动和规模应用成效明显,产业生态初步形成,基本满足智能制造发展需求。

具体要求包括3个方面。一是技术水平明显提高。智能检测装备创新体系初步建成,突破50种以上智能检测装备、核心零部件和专用软件,部分高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品质量明显提升,攻克一批智能检测基础共性技术。

二是行业应用显著深化。推动100个以上智能检测装备示范应用,培育一批优秀场景和示范工厂,深化智能检测装备在机械、汽车、航空航天、电子、钢铁、石化、纺织和医药等8个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三是产业体系初步构建。建成从材料、元器件、零部件、专用软件到装备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以及涵盖标准、检测和人才等在内的产业体系。培育30家以上智能检测装备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打造10个以上产业领军创新团队,用户敢用愿用的市场环境明显改善。

《行动计划》还提出了产业基础创新工程、供给能力提升工程、技术装备推广工程和产业生态优化工程这4项重点工程,以及基础创新重点方向、供给能力提升重点方向和示范推广应用场景3个专栏。

其中,示范推广应用场景包括机械、汽车、航空航天和电子等8个行业。例如,针对机械行业高精度、高效率、高质量加工带来的检测需求,实现先进制造工艺在线检测与高效运行,高档数控机床,压力容器、压缩机、泵阀、密封件等通用机械和轴承、齿轮、液压件等关键零部件精密加工、装配、调试、成品检验等环节的智能检测;针对汽车定制化、轻量化、智能化和电动化发展带来的检测需求,实现汽车底盘压铸件、传动系统、车身以及动力电池和整车总装等环节的智能检测;针对电子行业高洁净度、超精细加工带来的检测需求,实现对膜厚、缺陷、电磁性能等参数的智能检测等。

为了推动计划落地,《行动计划》提出了3条保障措施。首先,强化统筹协调。加强部门协同,统筹支持智能检测装备技术创新、装备攻关、示范应用和平台建设。加强央地联动,鼓励各地结合区域特色制定配套政策措施,推动智能检测装备差异化发展。充分发挥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相关行业组织作用,加强行业发展态势的跟踪评估。

其次,加大政策支持。加强国家创新重大项目、重点研发计划等专项对智能检测技术、装备和人才的支持,加强联合技术攻关,将试验验证和应用推广、人才培养投入等纳入指标考核要求。落实首台(套)示范应用、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政策。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鼓励地方探索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和“补贷保”联动试点,引导金融资源为智能检测装备产业提供精准有效支持。

再者,加强国际合作。加强与国外高校院所的合作,开展检测基础理论、前沿技术、新型检测方法等研究。深化与相关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的交流,开展智能检测技术、人才等领域合作。鼓励国外企业和机构在华设立智能检测技术研发中心、培训中心和制造基地等。鼓励企业与国外专业机构开展战略合作,推进双边或多边项目落地。(夏小禾)

文件阅读
    相关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