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4月工业企业利润降幅继续收窄

日期:2023/06/08   来源:机电商报   
  摘要:1—4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0328.8亿元,同比下降20.6%。其中,4月当月工业生产继续恢复,企业营收增长加快,利润降幅继续收窄。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4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0328.8亿元,同比下降20.6%。其中,4月当月工业生产继续恢复,企业营收增长加快,利润降幅继续收窄。

分行业看,1—4月,采矿业实现利润总额4752.4亿元,同比下降12.3%;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13723.7亿元,下降27.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总额1852.7亿元,增长34.1%。

1—4月,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13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个行业持平,27个行业下降。主要行业利润情况如下: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7.2%,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30.1%,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0.7%,汽车制造业增长2.5%,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下降6.0%,专用设备制造业下降7.4%,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下降14.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27.4%,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下降53.2%,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55.1%,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57.3%,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下降87.9%,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99.4%。

1—4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1.07万亿元,同比增长0.5%;发生营业成本34.98万亿元,增长1.6%;营业收入利润率为4.95%,同比下降1.32个百分点;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5.18元,同比增加0.91元;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为8.40元,同比增加0.31元。

4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计158.55万亿元,同比增长7.3%;资产负债率为57.3%,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应收账款21.94万亿元,同比增长12.6%;产成品存货6.13万亿元,增长5.9%;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20.8天,同比增加1.3天;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63.1天,同比增加6.4天。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统计师孙晓分析,随着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工业生产继续恢复,产销衔接水平提升,企业营收增长加快。

4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7%,增速较3月加快3.1个百分点。在当月营收改善带动下,工业企业累计营收由降转增。1—4月,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0.5%,一季度为下降0.5%。

在工业企业当月营收增长加快的同时,企业利润降幅继续收窄。4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18.2%,降幅较3月收窄1.0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收窄。多数行业盈利改善。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3个行业利润增速较3月加快或降幅收窄、由降转增,占56.1%。少数行业下拉工业利润增速明显。4月,受产品价格降幅较大等因素影响,化工和煤炭采选行业利润分别下降63.1%和35.7%,合计下拉规上工业利润增速14.3个百分点。

孙晓在解读数据时特别提到,装备制造业利润明显恢复。4月,受新动能产业发展较好、同期基数较低等因素作用,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大幅增长29.8%,实现由降转增,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6.4个百分点,是拉动作用最大的行业板块。装备制造业利润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34.3%,较3月提高1.5个百分点,带动工业利润行业结构改善。装备制造业利润普遍回升,其中汽车行业因同期基数较低,利润大幅增长20.4倍,增速较3月显著加快;电气机械行业受光伏设备等产品带动,利润增长37.5%,增速加快26.2个百分点;通用设备行业受产业链恢复带动,利润增长63.7%,增速明显加快。

此外,电气水行业利润持续快速增长。4月,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利润同比增长36.5%,增速较3月加快8.9个百分点。其中,随着经济运行向好,用电需求增加,电力生产持续加快,带动电力行业利润增长45.3%;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利润分别增长7.3%、17.4%。

分企业类型看,1—4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579.8亿元,同比下降17.9%;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4962.4亿元,下降22.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679.9亿元,下降16.2%;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240.3亿元,下降22.5%。

“外资企业利润由降转增,私营企业利润降幅明显收窄。”孙晓说,4月,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受汽车等行业带动,利润同比增长16.3%,由3月的下降转为正增长,增速连续两个月回升。私营企业利润降幅较3月收窄7.3个百分点。

总体看,工业企业效益延续恢复态势,但也要看到,国际环境严峻复杂,需求不足制约明显,工业企业盈利持续恢复面临较多困难。下阶段,要着力恢复和扩大需求,进一步提高产销衔接水平,持续提振经营主体信心,把发挥政策效力和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结合起来,推动工业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王  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