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将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
6月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发展空间十分广阔。为更大释放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会议提出要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自2014年9月起实施,实施后对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这项购车优惠政策最初计划到2017年底结束,后来根据市场变化和新冠疫情影响,又多次调整,延期至2023年年底。该政策实施后同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形成合力,大幅降低新能源汽车购置成本,有效助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先发优势。
今年以来,虽然受需求不足和价格战影响,汽车市场销量整体不如预期,但新能源汽车在去年同期高基数的基础上,仍保持了较快增长。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消息,5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1.3万辆和71.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3%和60.2%。1—5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00.5万辆和2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5.1%和46.8%,延续产销快速增长态势。
新能源汽车不仅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发展空间广阔。行业预计,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900万辆左右,继续实现快速增长;202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将接近甚至达到60%,年销量达到1700万辆左右。
虽然前景看好,但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多数新能源汽车企业尚未形成规模效应。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汽政研”)调研发现,传统车企单车亏损额在1万~3万元,新势力企业约为4万~12万元。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新能源汽车尚未形成成本竞争和替代优势。预计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购置成本仍略高于燃油车。
与此同时,我国新能源汽车还存在细分市场和区域市场发展不均衡的问题,部分场景和地区尚不具备大规模推广新能源汽车的条件。例如,2022年我国乘用车领域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达到27.8%,而货车领域不足10%;华东地区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国销量的41%,而西北地区、东北地区不足5%。
6月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加强动力电池系统、新型底盘架构和智能驾驶体系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统筹国内国际资源开发利用,健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构建“车能路云”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提升全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和绿色发展水平。要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优化消费环境,更大释放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认为,随着财政补贴全面退坡,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入全面市场化拓展期,尽早明确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有利于稳定企业和消费者的预期,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增长。
中汽政研也表示,总体来看,本次公布的延续方案既符合国家产业发展目标,也能有效满足行业和企业发展需要,有利于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继续保持稳定增长,进一步巩固先发优势。
从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政策力度来看,消费者购置主流新能源车型可享受数千元至上万元优惠。以一辆开票价格为15万元的新能源汽车为例,车辆购置税可减免1.33万元。据业内估算,随着新能源汽车销售规模的不断扩大,今年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免税金额将超过1000亿元。如果这一减免政策在明后年延续,2025年免税金额有望近2000亿元,这将远高于过去每年财政给予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力度,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
与往年不同的是,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在强调“延续”的同时,还提出了“优化”。有专家分析,这或许意味着今后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不再“一刀切”,而是根据纯电动、插电混合动力等不同车型和具体价格及续航里程,实施阶梯式、分类别享受“减免”政策。
此外,针对当前充电桩数量不足和布局不合理等现象,国务院常务会议还提出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不仅有利于优化消费环境,缓解消费者“充电难、充电慢”的焦虑,而且能提升用户使用体验,更大释放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夏小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