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2030年前我国在运核电装机规模有望成为世界第一

日期:2023/08/18   来源:机电商报   
  摘要:《中国核能发展与展望(2023)》预计,2030年前,我国在运核电装机规模有望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在世界核电产业格局中将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

近日,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发布《中国核能发展与展望(2023)》(以下简称《报告》),全面介绍了2022年我国核能产业发展的最新进展,以及未来核电在能源系统中将发挥的重要作用。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商运核电机组装机规模持续增长,截至2022年12月31日,我国商运核电机组数为53台,总装机容量为5563万千瓦,仅次于美国、法国,位列全球第三,核电总装机容量占全国电力装机容量的2.2%。2022年,新增商运机组2台,分别为福清6号机组、红沿河6号机组。泰山二期2号机组额定功率由65万千瓦提升为67万千瓦,3、4号机组额定功率由66万千瓦提升为67万千瓦。

2022年,我国核电发电量为4177.8亿千瓦时,同比增加2.5%,约占全国总发电量的4.7%,累计上网电量为3917.9亿千瓦时,与燃煤发电相比,核电发电相当于减少燃煤标准煤11812.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0948.7万吨、二氧化硫100.4万吨、氮氧化物87.4万吨。

2022年,我国核电市场化交易电量1689.2亿千瓦时,约占上网电量的43.1%。全年核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为7547.7小时,同比下降了3.1%;机组平均能力因子为91.7%,同比下降了0.7%。

在核电装备制造方面,核电关键装备自主化、国产化水平稳步提高,核能装备制造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一方面,我国装备制造企业持续推进三代核电装备的制造技术工艺改进、完善和标准化工作,通过数字化技术推进精益化的项目管理和质量管控,“华龙一号”、“国和一号”、“玲龙一号”和示范快堆等重点核电项目设备制造进展顺利。另一方面,通过实施核心设备和零部件国产化攻关,我国核电装备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目前,我国已形成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主设备成套供货能力,主要核电堆型设备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特别是“国和号”湿绕组电机主泵和屏蔽电机主泵等一批核电关键装备首台套交付;示范快堆1号机组堆芯支承、热交换器、新组件装载机和提升机等设备陆续交付现场;聚变堆CRAFTTF线圈盒项目的研发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表明我国核电装备制造技术及研发能力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2022年我国核电主设备累计交付54台套,维持高位水平。

在核能科技创新方面,2022年,我国核能科技创新取得一系列新进展。一是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科技重大专项围绕关键设备材料国产化替代、在役机组安全性能提升、核电自主软件开发取证等积极推进研发工作,并取得一系列新突破。包括主泵在内的一批关键设备实现如期交付,有效支撑了国和一号示范工程建设顺利推进。

二是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科技重大专项示范工程实现了初始满功率运行。围绕提升高温气冷堆核电技术经济性和运维可靠性等关键技术开展研究,并从标准体系建立、核能综合利用等多维度积极开展研发布局。

三是通过示范工程的经验反馈,华龙一号在工程建设、安全运行方面不断提升数字化水平,设计优化改进方案实现固化,自主软件取证持续推进。一批自主化关键设备、材料已在华龙一号在建项目中实现应用。

四是小型压水反应堆发展取得重要进展,海南昌江多用途模块式小型堆科技示范工程建设顺利推进。快中子堆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聚变堆研发积极推进。

“展望未来,我国核电装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核能产业链供应链将进一步巩固提升,科技创新将强力支撑核能产业可持续发展,核能在能源体系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核技术应用产业也有望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报告》预计,2030年前,我国在运核电装机规模有望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在世界核电产业格局中将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到2035年,我国核能发电量在总发电量的占比将达10%,核电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核电在更多承担电网基本负荷的同时,将有效支撑高比例新能源上网消纳,与其他能源品种实现更加高效的协同发展,共同构建我国新型能源体系。

一是核能科技创新将支撑我国核能可持续发展,我国核能行业将持续深化“强核心、大协作”协同创新,积极推动核领域国家实验室体系建设,打造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集聚各类创新资源的核能科技协同创新体系。着力推动核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反应堆、核燃料循环、核技术应用等领域布局一批重大科研项目,加强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应用,加快提升核能产业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

二是核能产业链供应链将进一步巩固提升。核能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将持续带动核能产业链、供应链规模扩大和能力强健。通过加大国内铀资源勘查开发力度,强化海外铀资源开发和天然铀储备体系建设,“四位一体”铀资源保障能力将得到持续巩固提升。核燃料加工能力和安全水平将持续提升,铀转化、铀浓缩、核燃料组件制造等环节产能将加快建设,先进核燃料加工产业体系有望加快形成。通过打造核燃料产业新基地,我国核燃料产业整体布局将得到进一步优化。乏燃料后处理能力将进一步提升,产业链短板将加快补齐,燃料闭式循环的产业能力有望逐步完善。核能装备制造产能将持续释放,朝着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未来,我国核能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各环节、各领域抗风险抵冲击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是核技术应用产业有望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美丽中国”“健康中国”“平安中国”的深化实施,我国核技术应用产业发展将进入新的战略机遇期。作为战略新兴产业,核技术应用将更加深刻地融入经济、安全、民生等领域,有望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未来,核技术应用产业在助推产业升级和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等方面将展现出不可估量的发展潜力。(林  楚)

文件阅读
    相关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