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已超1.2万亿元
2023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近日在辽宁沈阳召开,工信部副部长徐晓兰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会上不仅发布了《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报告(2023)》,还集中展出了一系列工业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创新应用。
工业互联网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是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底座,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基础支撑。近年来,我国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千兆光网能力覆盖所有地级市,5G行业虚拟专网超2万个,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达到50家,带动形成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行业特色平台,连接设备近9000万台套,工业互联网已融入45个国民经济大类,核心产业规模超1.2万亿元,降本、提质、增效、绿色、安全成效不断彰显。
徐晓兰在致辞中表示,要加快完善新阶段工业互联网政策体系,一体化推进网络、标识、平台、数据和安全五大体系建设,促进工业互联网与重点产业链深度融合应用,加力推动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鼓励企业加快新型网络技术研发,创新标识解析应用场景,增强智能算力供给。加强软硬件协同攻关,加强通用人工智能、元宇宙等前沿技术与工业互联网协同布局,推动技术落地应用和产品迭代升级。坚持“场景牵引、应用为要”,运用工业互联网开展全方位、全链条、深层次的数字化改造,加速传统产业升级进程。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双多边机制作用,强化工业互联网领域国际交流合作,持续向新而行、和合共生。
到底什么是工业互联网?工业遇到互联网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工信部表示,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础设施、应用模式和工业生态,通过对人、机、物和系统等的全面连接,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新制造和服务体系,为工业乃至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提供了实现途径。简而言之,工业互联网的三要素是人、数据和机器。它就像一座打通现代数据孤岛的桥梁,能把设备、生产线、工厂、供应商、产品和客户紧密地连接融合起来。
例如,患者去医院做CT时,常常会陷入各种数据和影像的迷雾中,但是有了工业互联网的加持,不仅能够清晰立体地看到自己的真实器官,还能控制它任意旋转。此次大会期间展出了国内首台512层CT,这是目前国产CT的最高水平,不仅能在0.2秒的时间里完成一个成人心脏的扫描,还能在自由呼吸、自由心率下高清成像。结合人工智能和医疗元宇宙之后,经过30秒的时间,可生成三维立体心脏模型。通过佩戴混合现实眼镜,三维立体心脏模型就仿佛被抓在手中,可以自由地放大、缩小、旋转。
业内人士分析,对于家属和患者而言,第一时间直观立体了解到心脏的情况,能缓解术前焦虑。对于医生而言,该技术突破了传统诊疗模式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三维空间里展示心脏结构、血管分布及病灶位置等,帮助医生准确地进行手术路径的规划,并在术中提供决策支持。同时,在设备教学方面,通过建设虚拟化医学影像实训中心,学员能身临其境学习设备结构、操作流程及各类检查技术,从而提升学员的动手能力和实训效率。
再比如,在生产生活中,如果发生细微的煤气泄漏,仅依靠人的感官是很难发现泄漏点的。传统的巡检方式需要有经验的工人师傅到现场,用耳朵听或者涂抹肥皂水的方式进行判断。如今,新技术与工业互联网的结合,可以轻松地解决这个难题,让声音“看得见”。
我国自主研发的声学成像仪,其表面有数十个麦克风阵列,可识别40米以外的声音,被称为“顺风耳”。通过人工智能和声学成像,可以将声音位置、强弱,通过小红点的方式显示出来。该设备应用在电力和燃气行业,能快速检测工厂中的气体泄漏、设备故障、设备异响和局部放电等问题。以往大型变电站的一次巡检可能需要3个小时,而采用新设备只需要十几分钟,大大提升了巡检效率。
结合工业场景实际需求,会上还展示了具有工业文本生成、工业知识问答、工业理解计算、工业代码生成和工业多模态等核心能力的羚羊工业大模型,深入制造业的“毛细血管”,在海量数据中持续进化,实现从提出、规划到解决问题的全流程闭环,帮助企业构建“可持续进化”的大脑。
据悉,本届大会由工信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辽宁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以“赋能新型工业化 打造新质生产力”为主题,会议期间还举办了中德、中日、中韩工业互联网论坛,以及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对接等系列活动。(何 珺)
- 09-28第五届中国工业互联网大..
- 06-20工业互联网平台领域新添..
- 06-082023工业互联网大会即将..
- 06-08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工业互..
- 12-28工业互联网安全深度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