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工信部发布《日用玻璃行业规范条件(2023年版)》

日期:2023/11/14   来源:机电商报   
  摘要:为进一步加强日用玻璃行业管理,规范日用玻璃行业生产经营和投资行为,引导日用玻璃行业绿色转型,促进日用玻璃行业高质量发展,工信部近日发布了修订后的《日用玻璃行业规范条件(2023年版)》,主要规定了生产工艺与装备等8个方面的要求。

为进一步加强日用玻璃行业管理,规范日用玻璃行业生产经营和投资行为,引导日用玻璃行业绿色转型,促进日用玻璃行业高质量发展,工信部近日发布了修订后的《日用玻璃行业规范条件(2023年版)》,主要规定了生产工艺与装备等8个方面的要求。

日用玻璃行业主要包括玻璃仪器制造、日用玻璃制品制造、玻璃包装容器制造和玻璃保温容器制造等,是我国传统民生产业和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与人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2022年全年,我国规模以上日用玻璃制造企业979家,实现营业收入1272亿元,同比增长1.9%,利润总额46.3亿元,同比下降25%。

《日用玻璃行业规范条件(2017年本)》的发布实施,对引导日用玻璃行业克服经济下行、新冠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持续推进节能降耗,优化产品结构,在不断满足国内外消费需求的同时实现绿色转型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工信部指出,随着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的应用,部分《日用玻璃行业规范条件(2017年本)》的要求已不符合市场发展的需要。本次修订,对进一步规范日用玻璃行业生产经营和投资行为,推进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引导日用玻璃行业绿色转型,促进日用玻璃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为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本次修订在2017年本框架结构基础上,围绕以下4个方面进行了修改:一是体现新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要求,突出国家产业政策导向作用,更加符合行业发展实际,表述更全面、准确;二是引用标准文件,替代原有的具体技术指标,并增加新的指标和要求;三是结合行业和企业生产实际,对有关技术内容进行修改;四是部分编辑性修改。

本次修订原则主要包括:符合国家现行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符合日用玻璃行业相关标准和规定;充分考虑我国日用玻璃行业目前发展水平,以现有日用玻璃企业生产经营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为基础,加强对现有生产能力的技术改造,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鼓励和支持大企业有规模、有效益的发展;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指标的选取上充分考虑行业的实际情况,确保大部分企业能够达到。

《日用玻璃行业规范条件(2023年版)》主要规定了生产企业和新建、改扩建项目布局,生产工艺与装备,产品质量与品种,资源能源消耗和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和绿色生产,安全生产和工业卫生,劳动者权益保障,监督管理等8个方面的要求。这些要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息息相关,也与行业的发展紧密联系,既是影响我国日用玻璃行业结构调整、综合实力提升的主要因素,也是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对生产企业和新建、改扩建项目的布局,《日用玻璃行业规范条件(2023年版)》提出,新建生产企业和新建、改扩建项目选址应符合本地区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要求和用地标准,符合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和所在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要求。建设项目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规定,坚持绿色发展理念,重点是对现有生产线进行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升级,鼓励发展轻量化玻璃瓶罐、高档玻璃器皿和特殊品种的玻璃制品生产项目。鉴于玻璃保温瓶胆生产能力相对饱和,故严格限制新建玻璃保温瓶胆项目。

按日用玻璃各主要生产环节,《日用玻璃行业规范条件(2023年版)》规定了生产企业应达到的工艺条件和主要设备应达到的技术水平。从优化燃料结构和节能环保考虑,鼓励企业使用清洁能源。分别对燃料选用、原料及配合料制备系统应达到的工艺技术条件和设备水平、玻璃窑炉设计及运行控制、供料道的技术要求、成型设备的技术要求、退火窑的技术要求、检验与包装、理化实验室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

产品质量是企业生产的生命线。《日用玻璃行业规范条件(2023年版)》规定玻璃制品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企业应建立产品质量可追溯和责任追究体系,有健全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鼓励发展高档次、高附加值、绿色化、高技术和功能化的日用玻璃制品。

在能源资源消耗和综合利用方面,《日用玻璃行业规范条件(2023年版)》规定了日用玻璃生产主要资源消耗限额、生产项目资源能源综合利用指标。鼓励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符合有关行业标准中的要求。鼓励生产企业大力提高玻璃熟料掺入比例。鼓励企业按照《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GB/T 23331)要求,建立、实施能源管理体系并通过认证。

《日用玻璃行业规范条件(2023年版)》发布后,工信部将组织开展宣贯解读工作,引导企业继续加大科技研发和技改投入,摒弃单纯追求扩大产能的发展理念,以技术改造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同时指导企业强化科技创新战略支撑,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优化产品结构,促进产品质量稳步提升。(夏小禾)

文件阅读
    相关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