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我国对外投资持续高增长 “一带一路”沿线投资成新亮点

日期:2017/12/19   来源:机电商报   
  摘要:2002—2016年间,我国对外投资流量年均增长35.8%。尤其是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合作,成为近年来的新亮点。

2002—2016年间,我国对外投资流量年均增长35.8%。尤其是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合作,成为近年来的新亮点。

但与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经济地位相比,中国对外投资规模仍然相对较低。而且,中国的对外投资存量与GDP比率长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表明,中国对外投资仍然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

以上数据和观点来自国家发改委近日发布的《中国对外投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介绍了我国对外投资的现况、管理体制、政策导向,并阐释了中国对外投资推动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理念。

对外投资规模不断攀升

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截至1990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44.55亿美元。该时期对外投资基本上处于自发状态,总体特点是单个项目规模小、投资领域窄、方式相对单一。20世纪90年代,中国企业第二产业对外投资发展较快,境外装配加工投资增长迅速,并有几项较大规模的境外能源资源投资。

进入新世纪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对外投资规模不断攀升,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投资区位分布更为广泛,投资行业领域更加丰富,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中国政府有关部门于2003年起对外发布中国对外投资数据。十多年来,对外投资规模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态势,2005年对外投资流量突破百亿美元,2013年超越千亿美元,2015年对外投资额首次超过利用外资额,2016年达到1961.5亿美元,由2002年的全球第26位跃升至2016年的第2 位,同期占全球比重也由0.5%提升至13.5%,首次突破两位数。2002—2016年间,对外投资流量年均增长率35.8%。

从投资区位看,截至2016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分布在全球190个国家(地区),境内投资者设立对外投资企业3.72万家,覆盖全球超过80%的国家(地区),境外企业资产总额达5万亿美元。在各大洲分布上,对亚洲投资最多,存量占比67%,其次是拉丁美洲,占比15.3%。

从投资行业来看,目前中国对外投资已涵盖国民经济18个行业大类。2016年,中国企业对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投资额分别为290.5亿美元、186.7亿美元,占中国对外投资的份额依次为14.8%和9.5%,分别比上一年提高1.1、4.8个百分点。其中,流向装备制造业的投资同比增长了41.4%,在制造业投资总额中占比近一半。

此外,投资主体日趋多元。目前,从规模上看,国有企业仍然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主力军,但民营企业发展势头迅猛。从企业数量上看,对外投资的民营企业数量已超过国有企业,占企业总数的六成以上。

近年来,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合作成为新的亮点。据统计,2014年以来,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已超过500亿美元,与相关国家的企业合作共建项目近2000个。

国际产能合作是我国与各国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抓手。2015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中国政府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的指导思想和政策导向,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起国际产能合作的政策框架。

截至目前,中国已与36个国家建立了产能合作双边机制,与法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建立了第三方市场合作机制,与东盟、非盟、欧盟等区域组织开展了多边产能合作。

中国企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领域广泛,既有公路、铁路、桥梁和水坝等传统基建领域,以轻工、家电、纺织服装为主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以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为主的优势产能富余产业,又有以电力设备、工程机械、通信设备、核电、高铁和轨道交通为主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仍有较大增长潜力

总体看,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规模的迅速增长,反映了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和对外开放水平的显著提高,展现出中国与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良好前景。但与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经济地位相比,中国对外投资规模仍然相对较低。

报告称,中国的对外投资存量与GDP比率长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1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与GDP的比率为11.4%,而世界、发达经济体、发展中经济体、转型经济体的比率分别为34.6%、44.8%、19.8%、和22.6%。这表明,中国对外投资仍然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

报告还指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一方面,国际投资环境变化影响着中国对外投资的稳定发展。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乏力,发展中国家经济体系脆弱,以及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不利于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持续发展。近年来,部分国家投资保护主义倾向有所增强,以国家安全为由,对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外国投资实行严苛审查,影响了中国企业的正常商业投资。

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仍有待提高。与在国际投资市场经营多年的外国跨国公司相比,中国企业是后来者,在技术、品牌、跨国经营和风险应对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影响力相对较弱,对外投资的质量和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

此外,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经营行为还有待规范,如缺乏投资风险评估,投资项目屡屡受挫;对外投资盲目乐观,一哄而上,引发东道国政府和舆论的误解等。

报告强调,中国对外投资推动了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首先,中国对外投资是世界经济的重要稳定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跨国企业大多倾向于消化过剩产能,巩固资产负债表,而不是进行扩张性投资。全球外商直接投资大幅下滑,2008年和2009年同比降幅分别达到9.3%和33%。

中国政府在危机后及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同期对外投资增速不减,2008年比2007年增长了111%。来自中国的投资项目帮助许多受危机冲击的国家相关企业免于破产倒闭,保留了数以万计将被削减的工作岗位,刺激了全球大宗商品市场需求。

其次,中国对外投资为投资伙伴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潜在机会。中国对外投资在帮助东道国扩大资源、设备、技术、消费品等出口的同时,帮助东道国投资伙伴建立了与中国市场的联系,使得当地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更为便利。

此外,中国对外投资还促进了东道国产业升级和自主发展。中国投资不仅给东道国带来了资金和技术,还增加了当地就业和税收。2016年,中国境外企业向投资所在国家(地区)缴纳各种税金总额近300亿美元,年末境外企业雇佣外方员工134万人。

报告称,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合作,中国帮助东道国建设交通网线、通信设施,拓展了东道国经济发展新空间,有效发挥了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对经济增长、民生改善的关键作用。通过开展属地化经营,中国企业在当地培养了大批人才,分享适用技术和管理经验,共建境外产业集聚区,推动建立当地产业体系,帮助东道国企业融入全球价值链。中国还通过资源能源方面的合作,帮助东道国提高资源产品附加值,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动力。(何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