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2018年我国信息消费或达5万亿元

日期:2018/01/17   来源:机电商报   
  摘要:“预计2018年我国信息消费的规模将达到5万亿元,比2017年同比增长11%,占GDP的比重提升至6%。”在近日召开的中国信息消费推进联盟成立大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所长鲁春丛发布了《中国信息消费发展态势暨综合指数报告(2018年)》。

“预计2018年我国信息消费的规模将达到5万亿元,比2017年同比增长11%,占GDP的比重提升至6%。”在近日召开的中国信息消费推进联盟成立大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所长鲁春丛发布了《中国信息消费发展态势暨综合指数报告(2018年)》(以下简称“报告”)。 

所谓“信息消费”指的是居民或政府为满足个人或公共需求而购买信息产品与信息服务的支出总和,表现为最终消费的支出。

鲁春丛介绍,近年来,我国实施了一系列和信息消费相关的政策。至2017年9月,我国光纤用户在宽带用户中的渗透率已经超过日韩,达到9.47亿户。“最新统计数据是4G用户超过10亿户,这是世界上最大的用户数。”他补充道。

与此同时,移动支付爆发式增长,实现后发赶超。2016年我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总额为美国的50倍。2017年上半年,支付笔数180亿笔,同比增长53%;支付金额100万亿元,同比增长23%。这意味着,中国已经由现钞时代,跳过信用卡时代,直接进入移动支付时代。

在此背景下,“互联网+物流”步入快车道。2016年,国家邮政局宣布我国快递年业务量首次突破300亿件,同比增长51%,占全球年快递量(约700亿件)的四成左右。2017上半年,全国快递累计完成173.2亿件,同比增长30.7%。与此同时,物流效率不断提高,成本进一步下降。

鲁春丛认为,眼下所处的信息消费“2.0时代”体现出以下几个新特征:一是新主体,即以80后、90后、00后为代表的新兴消费主体快速崛起,互联网网民结构呈现正态分布,占比最多的是“20-29岁”年龄段。值得一提的是,60岁以上的群体正在快速增长,从2016年占比4%,提高到2017年的4.8%,说明老年人的信息消费在进一步扩张。

二是新产品,计算机(零增长)、平板电脑(负增长)、智能手机(低增长)等传统信息产品市场已经趋于饱和,而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智能服务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无人机等新型智能联网硬件需求明显增加。可联网、可感知、可交互的智能网联硬件成为信息产品发展的新方向。

三是新方式,信息消费“1.0时代”强调线上消费,强调电子商务、智能终端和流量消费,而“2.0时代”则更强调线上线下的融合。值得关注的一个新趋势是,目前很多消费场景都在向线上迁移。

四是新场景,表现为从碎片化转向全覆盖。“1.0时代”只覆盖了有限的场景,以网购、游戏、视听等为主,而“2.0时代”是全场景的,涵盖了衣食住行、娱乐、旅游、医疗、教育等方方面面。

分区域看,信息消费发展水平在地区间呈现明显的阶梯分布,根据2017年上半年发展指数可分为三个梯队,其中北京、上海、江苏、广东、浙江属于第一梯队。

此外,特色地区信息消费呈跨越式发展,有望实现后发赶超。2015年至2017年,信息消费发展指数增幅排名前十的地区分为为贵州、甘肃、河南、河北、山西、广西、四川、内蒙古、云南和山东。

鲁春丛表示,随着政策环境的不断优化,信息消费的内生动力将不断增强。2017年我国信息消费的总规模是4.5万亿元,占GDP的5.7%,同比增长15%。预计到2018年,信息消费规模将达到5万亿元,占GDP的比重提升至6%,比2017年同比增长11%。而且,2018年将出现一个结构性的拐点,即信息服务的消费超过信息产品的消费。

展望未来,鲁春丛总结了三个正在或即将发生的变革:一是质量变革,消费和生产深度融合后,消费侧通过“互联网+”和供给侧融合,众多消费者参与到研发设计关节,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产品实现个性化、品质化和多样化。

二是效率变革,即信息消费的新生态正在加速构建,同一平台集聚了供给和需求,集聚了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包括人、财、物、产、用、销等,效率大幅提高。

三是动力变革,信息消费充分体现了以互联网为主要驱动力的消费变革,信息消费是数字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马上要发布数字经济发展战略,这种新的实体经济新业态一定会推动信息消费再上一个台阶。”鲁春丛表示。(何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