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7中国机床工具行业十大新闻
1.行业回暖需求结构升级 企业运营分化加剧
2017年中国机床工具行业运行延续了2016年底的回暖趋势,机床工具进口同比两位数增长,部分分行业和企业获得恢复性增长。以工具子行业为例,根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重点联系企业统计,工具行业2017年前三季度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0%以上。行业企业运营分化加剧,一部分企业转型升级效果明显,在一些重点细分市场领域表现突出;有些企业则经营困难,债务高企,持续亏损,甚至难以为继,如大连机床等企业进入破产重整等程序。
点评:2017年中国经济保持稳中向好的趋势,结构调整不断深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机床工具消费市场呈现明显的恢复性增长态势,但同时,市场的结构性调整与分化亦在日益明显和突出。而在今后的发展中,不仅要持续强化基础应用研究,还要结合智能化、信息化等先进技术,中国机床工具行业争取实现“弯道超车”。
2.李克强总理关心机床工具产业发展
2017年7月1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到秦川机床工具集团股份公司(以下简称“秦川机床”)考察,重点考察了精密磨齿机恒温装配车间和机器人减速器数字化车间。秦川机床重点攻克中国制造2025智能和精密装备,让始终依赖进口的机器人核心传动设备“减速器”实现批量国产。李克强非常关注装备制造业,并提出希望,要把中国的制造业,特别是基础装备制造业,同时鼓励全行业,要以《中国制造2025》为契机,努力创新,为中国制造业振兴贡献力量。
点评:现在市场与过去大不相同,个性化需求越来越成为主流,机床工具企业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竞争中把握主动。不仅如此,为能适应市场变化新趋势,机床工具企业要更加努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不断提升竞争力。
3.国产高档数控系统成果推广 航天领跑高端机床制造国产化
2017年3月28日,国产数控系统重点应用领域推广现场会在京召开,着重介绍了重大专项成果在国防军工企业的示范应用,充分展示了国产高档数控系统率先在航天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重大专项实施八年多来成果丰硕,一是提升创新能力,共性技术研究和创新平台建设稳步推进。重型锻压装备、部分机床主机性能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二是数控系统等核心零部件取得明显突破。国产数控系统在功能、性能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已大幅缩小,滚珠丝杠、导轨、动力刀架等关键功能部件在精度、可靠性等关键指标上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三是坚持需求导向,重点领域装备保障能力不断提升。
点评:如今,我国重大专项的实施虽已取得一定性进展,但就目前而言还有些短板亟待解决,比如航空航天领域典型产品所需关键制造装备的“有无问题”。数控机床专项下一步还应密切关注智能化、网络化发展趋势,围绕机床行业全产业链布局,持续聚焦航空航天、汽车两大重点服务领域,搭建机床行业与军工、汽车等重点领域的产需对接平台,着力补齐重大装备短板,推动制造业战略性转型升级。
4.工信部第一批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目录出台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加快培育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有效支撑制造业转型升级,工信部装备工业司于2017年组织开展了首批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的推荐工作。此次推荐明确要求,申报单位应为从事智能制造软、硬件装备和系统的设计、生产、安装、调试业务,并具备系统解决方案供应能力,主营收入在5000万元以上的产品供应商、服务提供商和系统集成商。
2017年11月13日,工信部对首批推荐目录进行了公示,用友网络、东软集团、启明信息、宝信软件、华中数控、劲胜智能、重庆华数机器人等相关行业企业入选。
点评:智能制造发展具有复杂性、系统性,涉及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同时还需要实现横向集成、纵向集成和端到端集成。而单个系统解决方案商很难满足各个细分行业的智能制造发展需要,企业应不断加强协同创新,以强化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自主提供能力。
5.机床行业标准建设深入发展
2017年10月,由国家标准委主办,北京机床研究所和秦川集团承办的“ISO/TC 39/SC 2第81次会议”在西安召开。会议讨论了包括中国牵头制定的“高档数控机床S试件国际标准草案”以及ISO 13041-2《数控车床和加工中心检验条件—第2部分:垂直工件轴机床的几何精度检验》等11个标准提案。ISO国际标准制定程序由NP(工作项目提案)、WD(工作组草案)、CD(委员会草案)、DIS(国际标准草案)、FDIS(国际标准最终草案)5个阶段组成。“S试件”从提出至今,历经4年共6次国际会议的艰辛历程,目前已形成CD(委员会草案),本次会议对S试件标准CD讨论、修改完善后,最终通过标准草案,由CD阶段进入DIS阶段。
点评:“S试件”检测方法比以前日本、美国制定的检测方法更先进、合理,是我国提出的实质性国际标准草案,这意味着我国机床行业标准建设日渐深入。ISO/TC 39/SC 2作为一个技术组织先后制定了100余项国际标准,这对引领和促进国际机床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6.机床行业四项目获得2017年度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在2017年度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评选中,机床行业四项目同时获得一等奖,分别是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大型伺服压力机及伺服冲压生产线关键技术与装备”;大连理工大学、秦川机床工具集团股份公司联合研发的“1级精度基准级标准齿轮加工设备精化与工艺技术”;武汉理工大学、湖北三环锻压设备有限公司、武汉泛舟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中厚板结构件复合精冲技术与装备”;国家机床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10家单位联合研发的“高档数控系统标准体系框架研究及关键技术标准制定与应用”。
点评:作为“工业母机”的机床处于制造最前沿,机床行业的发展对整个制造业而言至关重要。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该奖是目前国内在机械行业中惟一由国家批准的奖项,奖励对象是在机械工业科技领域作出创造性贡献,为推动机械工业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或个人。2017年中国机床行业四项目荣获一等奖,显示出该领域在2017年多个关键技术领域所取得的突破均得到来自国家层面的高度认可。
7 .CIMT 2017打造智能制造盛典
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CIMT 2017)于2017年4月17—22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隆重举办。在13.1万平方米展示面积内汇聚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的1600余家境内外企业以及覆盖全行业的上万件展品与技术。机床智能技术近年取得的众多成果在本届展会得到充分展现,涵盖温度、速度、加速度、负载、功率、质量、惯性、位置、振动、图形、语音、加工要求等多种要素的智能控制技术。此外,展品还充分彰显了高效与专业化的特性,本届展会展出的五轴机床数量创历史新高。
点评:本届展会以“新需求·新供给·新动力”为主题,紧扣了时代特点和发展需求,三者间互动与关联,寻求新形势下的发展道路,展会期间展示的上万件展品与技术,在业内外引起巨大的关注和共鸣。
8.首届意中机床论坛举办
2017年11月30日,在意大利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馆、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指导和支持下,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与意大利机床、机器人及自动化系统制造商协会举办了“意大利工业4.0助力中国制造2025”首届意中机床工业论坛。借助本次论坛,两国机床协会之间的合作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两国协会将为中意两国机床界融入“一带一路”各项务实合作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发挥国际间的桥梁纽带作用。
点评:意大利和中国都是世界机床制造大国,但两国机床行业各具特色。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机床产量、消费量和进口量最大的国家,而意大利在中高端机床市场具有较强优势。因此,在中意两国的机床制造与市场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互补性,两国机床行业的合作潜力非常巨大。
9.沈阳机床综合改革方案获八部委支持
2017年12月1日,沈阳机床公布了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人民银行、银监会及证监会等国家八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印发<沈阳机床厂综合改革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方案》)。该《方案》将采取“止血、输血、造血”三位一体的综合措施,确定10项具体改革措施、4项组织保障和9项支持政策,并由国务院国资委将沈阳机床厂纳入东北地区国有企业综合改革试点。
点评:作为我国最大的机床制造业,沈阳机床研发的“i5智能控制系统”在机床行业处于领先水平。而在连续亏损两年后,沈阳机床的前途令人忧心,毕竟前有已经破产的大连机床,后有昆明机床的摇摇欲坠。而如今,综合改革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在八部委的联合护航下,沈阳机床的未来或许是值得期待的。
10.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理事会成功换届
2017年8月21日,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召开了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八届一次理事会议,进行了换届。会议经民主选举产生了第八届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副理事长、轮值理事长及秘书长,选举了监事和监事长。秦川机床工具集团股份公司董事长龙兴元、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志刚、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杜琢玉、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敏佳当选为轮值理事长;北京北一机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旭当选为监事长;毛予锋、王黎明、郭长城分别当选为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和执行副理事长。
点评:在新形势下,协会也正面临着全新的形势与任务,新一届领导班子应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正确把握行业和协会工作的方向和重心,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为落实制造强国战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余 悦)
- 08-23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理..
- 02-22机床工具行业景气度大幅..
- 03-21新环境·新格局·新作为..
- 11-09智能引领 创新机床工具..
- 05-08第二十八届日本国际机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