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一天两款新品 中信戴卡的研发秘诀是什么?

日期:2018/06/04   来源:机电商报   
  摘要: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和定制化生产是一对天然矛盾,为了将两者结合起来实现高度柔性制造,中信戴卡通过“内外兼修”打造了自身的“智造”体系。

1988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国大陆第一家铝车轮制造企业——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戴卡”)在渤海之滨秦皇岛成立。

经过30年的发展,中信戴卡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经由一个年产不足50万只、销售收入不足几千万元的小企业,发展成为年产5000万只、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世界最大的铝车轮生产企业;从单一铝车轮制造企业,发展成为集铝车轮制造、汽车底盘、动力总成、车身零部件制造、装备制造、产品表面处理、模具制造为一体的大型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

“从1998年入职至今,我一直在中信戴卡从事铝车轮的新产品开发工作。”近日,中信戴卡工程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徐世文接受《机电商报》记者的采访,谈起过去20年“研发途中”的小故事。

随着汽车工业逐步向智能化、新能源化的方向发展,汽车轻量化成为汽车厂商重点关注的焦点之一。而质量更轻、强度更大的新材料是促成汽车轻量化的最主要的途径。车身变轻对于整车的燃油经济性、车辆控制稳定性、碰撞安全性都大有裨益。

徐世文表示,多年来,中信戴卡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轻量化体系”,主要从3个方面来满足市场对轻量化的需求。首先是设计轻量化,“通过采用达索系统等优秀软件,从源头上实现正向设计,优化结构和工艺方案,一个好的软件可以将产品的轻量化水平提高10%左右”。

其次,是材料轻量化。“新材料行业的发展速度非常快,目前我们的产品是铝合金的,与此同时,我们也在研究镁合金、碳纤维等材料,未来有望进一步实现产品的轻量化。”他说。

“有了好的结构设计,好的材料,最终还得靠好的工艺来实现。”徐世文说,为了满足产品的轻量化需求,中信戴卡仅在车轮产品上就已经开发出十多种成型工艺,包括锻造、铸造等,其中铸造又分为六七种成型工艺。

除了轻量化,汽车行业近年来的另一个变化趋势是多元化。“以前,各主机厂提出的要求都差不多,现在却各不相同,以涂装为例,有的客户喜欢亚光的,有的喜欢高光的,为了突出卖点,每家都会提出个性化需求,工艺难度进一步加大,”徐世文说,“原先我们只需要几十种技术手段就够了,现在已经增加到300多种技术手段了,未来还会更多。”

在需求多元化的时代,产品迭代更新加速,如何相应快速多变的市场需求?“一方面,我们对内部的开发能力、装备能力、制造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必须积极借助外部的优秀资源,和达索系统合作正是基于这一考虑。”他介绍,自2003年起,中信戴卡开始和达索系统签手,接助后者提供的3D体验平台,使每年的新品研发工作得以顺利完成。

众所周知,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和定制化生产是一对天然矛盾,为了将两者结合起来实现高度柔性制造,中信戴卡通过“内外兼修”打造了自身的“智造”体系。这种能够跟随客户需求变化不断创新的应变能力,使其在全球及国内铝制车轮市场迸发出空前的能量。

“我们平均每天推出两款新产品,同时有一款产品投入量产。如此高的出新频率,在设计研发方面对软件有很高的要求。”徐世文介绍,只有建立完善的供应链生态圈,才能应对多变的市场需求。

“过去,我们都是凭借工程师的经验开发新产品,在实际物理实验或试制的过程,需要针对遇到的各种问题改进结构和工艺,很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而采用达索系统的产品进行仿真后,新品开发时间缩短了三分之一。”徐世文说,在中信戴卡采用的软件中,达索系统的覆盖率约占60%左右,主要集中在产品造型、结构设计和仿真这三方面的应用。

从普通车轮,到轻量化铝车轮,再到个性化、智能化车轮……随着需求的变化,未来的汽车轮毂或将颠覆人们的想象。作为制造企业,只有具备应对需求变化的能力,才能久立于不败之地。(何  珺

文件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