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张相木:智能制造尚无国际公认的定义

日期:2018/07/25   来源:机电商报   
  摘要: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把“智能制造”挂在嘴边。很多人认为,只要把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引入生产线,就实现了智能制造。但在工信部原装备工业司司长张相木看来,机器换人并不等于智能制造,而且,智能制造的内涵在不断丰富,截至目前还没有一个国际公认的定义。

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把“智能制造”挂在嘴边。很多人认为,只要把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引入生产线,就实现了智能制造。但在工信部原装备工业司司长张相木看来,机器换人并不等于智能制造,而且,智能制造的内涵在不断丰富,截至目前还没有一个国际公认的定义。

在近日召开的2018中国国际机器人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张相木就“如何理解智能制造”这一话题进行了阐述。

事实上,“智能制造”这一概念由来已久。早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率先提出“智能制造”的说法。自21世纪以来,原有的概念逐步深化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智能制造”。

2016年,工信部发布的《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给“智能制造”下的描述性定义是: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

“智能制造的内涵在不断丰富。”张相木称,传统意义中的智能制造是指生产过程的智能化,以应用智能装备、自动化物流为主。这种智能制造仅限于局部的智能化。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应用,智能制造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在大数据、物联网条件下,智能制造不再局限于生产过程,而是扩展到企业的全部活动,涵盖企业内部价值链和外部产业链,衔接最终消费者与源头的供应商。

“但截至目前,还没有国际公认的智能制造定义。”张相木指出,随着智能制造浪潮的兴起,“各路神仙”争相对智能制造的内涵进行描述和定义,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有学术界的也有业界的,还有出自政府部门的,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凝聚业界共识的定义。

他直言:“特别是一些信息领域的专家也对智能制造提出了很多阐述和理解,而这些阐述和理解大多借用了传统制造业的概念和名词,其实不仅没有让智能制造变得容易被理解,反而让更多人糊涂。”

张相木认为,智能制造最终是实现全价值链的两个“IT”的融合。一个是工业技术(Industry Technology),另一个是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这两个“IT”的融合贯穿价值链上研发、设计、制造、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通过数字基础设施的铺设,最终打通各个环节,形成虚实合一的生产系统。

他还表示,智能制造是一种新型制造模式。它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自动化技术、传感技术、控制技术、数字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实现工厂和企业内部、企业之间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实时管理和优化的新型制造系统。

“智能制造的本质特征是个体制造单元的‘自主性’与系统整体的‘自组织能力’。而且,智能制造的核心是制造。”张相木强调,制造是价值链上最关键的一环,隐含太多的隐性知识难以被“编码化”,如果没有深度理解产业知识,只对表层数据进行收集分析,效果甚微。如果没有强大的制造实体,智能化就成了空中楼阁。

需要指出的是,智能制造是一个不断进化的过程。这是一场源自于企业由内到外的智能化革命,两个“IT”的深度融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并行工程、虚拟技术等多种使能技术的突破绝非易事。因此,智能制造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循序渐进、持续改善的过程。

此外,智能制造的起点在工厂和车间。工厂或车间是劳动者、工业设备、生产技术以及原材料最终汇合的场所。生产要素的融合发生在车间,未来制造业的革命也将首先发生在车间。

德国工业4.0的主题正是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智能工厂不仅搭建先进的生产设施,还要构建高效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工人、装备和产品之间要实现互联互通。数据不仅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结果,更是引导和优化生产的主要依据,制造变成数据驱动型制造,这是革命性的变化。

“工业互联网支撑智能制造,但不能把两者混为一谈。”张相木解释道,智能制造致力于实现整个制造业价值链的智能化,而工业互联网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关键基础设施,或者说关键使能技术,是智能制造实现应有价值的必要条件和基石。

那么,企业对智能制造持有何种态度呢?张相木答道,自《中国制造2025》发布以来,全国各地掀起不同程度的企业智能化改造浪潮。据中国工程院的一项调查,目前有73%的企业智能化改造需求强烈并陆续付之行动,有24%的企业计划开展智能化改造,只有不到3%的企业对智能化改造持犹豫、观望态度。由此可见,企业实施智能制造的动力既来自国家战略推动,更源于企业内需驱动。

针对我国该如何走智能转型之路的问题,张相木建议,首先要坚持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并联式发展的技术路线。其次,加快建设智能制造发展的生态。再者,大力培育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此外,要分布发展智能制造,因企制宜,不能一刀切。

“企业在推行智能制造的过程中,应该先医后药,也就是先对企业进行诊断,认清企业所处的位置和拥有的实力,厘清在现有条件下能达成哪些目标,在未来还能实现哪些目标,然后再评估企业在通往智能制造道路上所要达到的层次,拟定适宜的路径和方法,最后搭建起智能制造的框架,分析其核心要素,并由此引导出符合实际的智能化转型路线和节奏。”他还建议,如果企业自身没有这一评估能力,可以找专业咨询公司进行评估。(何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