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发展工业互联网要有与发展消费互联网不同的思路

日期:2019/01/23   来源:机电商报   
  摘要:工业互联网被看作是互联网的下半场,但由于其个性化明显、门槛高、见效慢,使得互联网企业有心进入却不得要领,“看得见,摸不着”。

“互联网的下半场将如何发展?”1月22日,数字中国产业发展联盟成立大会暨高峰论坛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在会上抛出了这一话题。

“有人认为移动互联网风头不再,VC/PE已不看重向APP类项目投资,甚至有人提出,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结束,”邬贺铨说,“前几年发展势头十足的一些互联网新业态,因过度竞争,现在活成了自己都不愿看到的样子。”

“电商的发展也被质疑是否会遇到天花板,一些观点认为,消费互联网难以再创辉煌,互联网的上半场即消费互联网时代即将过去,但实际上仍值得关注和着力,”邬贺铨指出,“互联网已经深入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衣食住行的需求是持续的,不会因为经济的冷热而有很大改变。”

“中国消费互联网发展,领先的只是电商,而在教育、医疗、养老、旅游等方面仅仅是开始,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他继而分析了2019年消费互联网发展需要关注的新风向,“社会生活的快节奏激活了网民对‘短平快’新业态的追求,短视频、小程序等风头正旺,但头部之外的内容生产机构能实现收入变现的持续期太短,往往火得快也跌得快,能‘抖’(指“抖音”)多久?形式再好也需要有健康活泼的正能量作为内涵。”

邬贺铨同时指出,工业互联网被看作是互联网的下半场,但由于其个性化明显、门槛高、见效慢,使得互联网企业有心进入却不得要领,“看得见,摸不着”。

“工业互联网是推动数字经济的抓手。”他认为,要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释放数字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

邬贺铨分析了工业互联网眼下正面临的挑战。首先,消费互联网尽管面向十多亿网民,但其具有共性,而产业数字化转型涉及众多不同行业,甚至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都是极具个性化的。

其次,消费互联网终端品种简单、使用门槛低、易普及、易升级,而产业数字化转型涉及传统生产设备类型多,业务链条长,服务模型复杂。

第三,产业数字化对基础设施和技术的要求较高,对安全性的要求也很高,对资本的需求更大,对既了解信息技术又熟悉企业流程的复合型人才有迫切需求。

第四,消费互联网的应用基本上是从无到有的,而产业数字化是对现有生产方式的改造,需要实现流程再造,并非从一张白纸起步。

此外,与消费互联网赢家通吃的格局不同,产业数字化需有更多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产业数字化转型对产业组织的变革有很高的要求;虽然ICT企业在实体产业数字化转型中可发挥先锋作用,但主体仍然应该是实体经济企业。

“发展工业互联网要有与发展消费互联网不同的思路。”邬贺铨强调,消费互联网的重点是网络,而且是公网;工业互联网的重点是企业内网,而且是物联网。消费互联网是全球性的,易于标准化;企业网通常不需要全球联网,但企业内网连接设备的多样性使得标准化难度较大。

而且,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将互联网思维引入企业,但并不是简单地用消费互联网模式去改造企业,而是需要结合企业需求改造现有ICT技术与标准,再在应用中产生更大的附加值。

此外,中国工业互联网在发展的同时还需要补工业自动化的课,目前各类工控软件和管理软件仍然以进口为主,只解决网络化、不解决自主可控软件问题,不能实现工业互联网的初心。

邬贺铨提出,发展工业互联网必须因企施策。我国企业在大小规模、装备、技术等方面均相差悬殊,其中小微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超7成。

一方面,我国很多大企业的生产装备甚至全套生产线都依赖进口,虽然装备和技术与国外同行相比差距不大,但在标准、规范、工艺、检测等方面差距很大,在研发、设计、工程、营销、售后服务等附加值高的环节缺乏竞争力。

另一方面,我国大量的中小企业缺乏足够的经费和ICT专业技术人员,企业没有能力仅凭自身力量进行数字化转型。因此,政府需要建立非盈利性服务平台,为企业和广大创新创业者提供技术支撑和中介服务。

“中国新一代ICT技术发展很快,但与美国相比差距还很大,尤其是在ICT的核心技术产品如CPU、DSP、操作系统等方面,”他对比道,“2018年,中国和美国的GDP分别约为13万亿美元和19万亿美元,美国不到中国的两倍,但从ICT市场规模来看,美国却超过了中国的两倍。因此,中国的ICT行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谈到工业互联网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他表示,根据世界银行与GE公司的报告,全球工业互联网对应的产业增加值在2025年将达到82万亿美元规模,占当年GDP的50%。另有市场机构预测,到2020年,工业互联网在整体物联网市场规模中的占比将达22.4%;到2035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将超过13万亿元。(何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