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未来城市疫情防控的利器是什么?

日期:2020/03/02   来源:机电商报   
  摘要:虽然大数据在精准防疫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但从我国此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来看,大数据技术仍有极大的空间值得挖掘和提升,尤其是设立城市大数据平台,将成为未来城市疫情防控的利器。

虽然大数据在精准防疫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但从我国此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来看,大数据技术仍有极大的空间值得挖掘和提升,尤其是设立城市大数据平台,将成为未来城市疫情防控的利器。

近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大数据与区块链研究部闫树、刘思源等专家提出,为了进一步推动大数据助力疫情防控,以下3个问题亟需得到解决。

一是数据采集手段原始,质量较低。一些政府部门和基层组织在收集疫情相关数据时仍采用手工作坊式的人海战术,包括手工填表、打电话等方式,既增加了基层工作负担,又无法保证数据的真实性。

例如,在采集患者个人信息时,未区分留存的手机号是否为病患家属所属,可能导致运营商系统核验时出现大量身份证号与手机号不匹配的结果,这为后续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真实性造成不小的困难。

二是数据流转存在隐私泄露的风险。为应对新冠肺炎的防疫需求,有关部门第一时间制作了行程查询工具,但相关人员在上报原始数据时,因未加密而遭到不同程度的泄露,给被泄露人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不仅有来自陌生人的无端骚扰,甚至可能引发地域歧视和人身威胁。

例如,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区)大一学生吴某乘坐高铁从武汉返回老家,1月24日晚,她在微信群中看到一份“武汉回宁都人员数据表”。除她自己外,还有四五百人的个人信息被曝光,包括身份证号码、电话号、家庭住址,列车信息等内容。

三是大数据的核心在于互联互通,而跨地区、跨层级、跨部门的数据流转目前还难以实现。针对个人的行为分析,手机信令仅能提供较为粗糙的移动轨迹,对区域性分析结果影响较小。对于轨迹精确度要求高的防疫场景,则需要火车、飞机、共享单车、网约车、搜索引擎、社交媒体等更多维度跨层级和跨领域的信息。目前,不同企业和政府部门的数据呈现“孤岛”形态,亟需高效整合,才能更好应用于疫情治理。

基于以上提出的问题,面对不断蔓延的疫情形势,专家建议有关部门在以下3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强化。

一是提升采集手段,强化数据校验。例如,各地疾控部门对于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除了通过直接采访患者,还应从相关部门采集患者的手机信令数据、交通出行数据,甚至微信、支付宝等基于位置服务的数据。同时,需要进行多方数据校验,从源头上提高数据质量,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奠定良好基础。

二是保护病患隐私,加强安全规范。越是紧急状态,越需要加强对数据隐私的保护,否则会引发公众不必要的猜测和恐慌。政府机构在信息发布中,应坚守两个原则:一是脱敏原则,发布内容要“经过处理无法识别特定个人且不能复原”;二是非必要不公开原则,发布内容应限于与疾病传播和公众防疫相关。此外,政府部门还应按照最小化原则收集数据,并在数据流转、使用等各环节设计数据防攻击、防泄露、防窃取等安全防护技术手段。

三是打破数据“孤岛”,高效运转数据。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当前亟需综合卫生、通信、交通、公安、人口、气象等多维度数据,进行更加深入的综合分析计算。同时,在进行疫情态势分析预测时,也应根据更新的数据不断调整和优化模型与算法,提升预测模型和算法的准确性。

“回望此次疫情防控的信息化举措,有很多经验值得总结,也有很多教训需要整改。”上述专家分析,近年来,不少城市致力于建设智慧城市,但此次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成为检验城市“智慧化水平”的一次大考。

调查显示,目前很多城市的基层管理长期依赖于突击式、运动式执法,治标不治本。因此,亟需设立城市大数据平台,推广“数字孪生城市”这一概念。

在智慧城市建设初级阶段,由于技术能力、标准框架、顶层设计不成熟,大多数城市重建设而轻应用,数据“聚而不通、通而不用”的情况比比皆是。然而,在疫情防控的严峻局面下,精确详实的数据归集和实时准确的信息发布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搭建城市大数据平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所谓城市大数据平台,即采集与城市运行相关的信息,进行集中存储,经过数据治理等环节建立的一个城市数据综合处理中枢,并可提供城市数据应用服务,这将成为未来城市疫情防控的利器。”专家解释道。

“数字孪生城市”将基于大数据集成和大数据分析实现高效的协同治理。城市基础数据、政府服务业务数据、医疗和交通等实时动态数据,加入地理实体,而地理实体又加载到城市信息模型,形成实体、模型、数据一体化。这样的全局数据汇总的城市指挥中枢,能使城市管理者从全局的视角洞察城市的运行态势和运行规律。通过城市特征的抽取,管理者能及时掌握包括疫情防控在内的多种公共管理数据,有的放矢,精准施策。这将是未来各地政府提升包括防疫在内的社会治理能力的关键方向。(王  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