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赛迪:未来3年5G整体仍处于“导入期”

日期:2020/12/15   来源:机电商报   
  摘要:展望未来,未来3年,5G产业整体仍处于“导入期”,个人消费端应用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同时企业端和政府端的融合应用发展前景巨大。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近日发布《5G融合应用发展白皮书(2020)》(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指出,在全球范围内,5G应用整体尚处于起步阶段,各国的发展路径各有不同,其中中国5G应用发展已进入加速导入的新阶段。

展望未来,未来3年,5G产业整体仍处于“导入期”,个人消费端应用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同时企业端和政府端的融合应用发展前景巨大。

整体尚处于起步阶段

全球移动供应商协会(GSA)最新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1月中旬,全球129个国家和地区的407家运营商,正在进行5G方面的投资,包括网络试验、牌照购买、网络规划、网络部署和商用5G服务。全球5G商用网络的快速部署为5G应用的渗透和普及提供了优质的土壤。

白皮书对世界各国布局5G商用的路径进行了对比分析。韩国是最先实现5G商用的国家。2019年4月,韩国三大运营商宣布开始提供5G商用服务,标志着全球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在5G发展初期,韩国三大电信运营商一致认为,个人消费业务是当前5G业务的重点,而未来的重点是行业应用。在5G商用半年后,仅仅依靠AR/VR和高清视频等业务,韩国电信运营商就实现了数据流量3倍的增长;商用一周年时,5G用户总数超500万,渗透率超11%,营业收入平均增长超5%。在行业应用方面,目前韩国仍处于早期探索阶段,三大运营商各有侧重:SK电讯重点在制造业、智慧城市、智慧医院等垂直行业中探索5G融合应用创新;KT正在加大5G与医疗、安全、能源等方面的融合应用;LG U+则是瞄准自动驾驶等方面不断发力。

德国作为世界一流工业强国,一直高度重视推动5G在工业领域的应用。2019年12月,德国弗劳恩霍夫制造技术研究所与爱立信等合作伙伴一起,启动了欧洲最大规模的5G工业应用研究项目——“欧洲5G工业园”,探索不同的工业应用场景。为了鼓励企业利用5G探索新应用,德国在全球范围内率先支持5G专网建设。截至目前,德国联邦网络管理局已发放了70多份5G独立专网许可证,包括宝马、博世、大众、巴斯夫和德国汉莎航空等知名公司积极响应,并且已经建成多个5G专网。

美国运营商目前主要面向消费者提供固定无线接入和增强的移动无线接入业务,但受限于高频段5G网络部署的高成本,整体网络相比4G速率提升有限,加之美国国内5G手机终端数量较少且价格高昂,导致5G用户发展相对缓慢。行业应用方面,美国从2017年起就开始着手扩大5G的应用,目前仍处于行业自行探索和技术验证阶段,医疗、制造、零售业、交通、餐饮等行业正陆续开展场景验证。此外,美国政府部门很重视5G潜在价值,已在救援和军事等领域有所布局。

相比之下,日本在5G商用方面启动较晚。2020年3月底,日本三大电信运营商相继推出5G商用服务,日本正式进入5G时代。截至6月,日本5G签约用户数约10到20万。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在5G专网方面布局较早,大力鼓励运营商以外的企业等建设本地5G专网。目前,富士通、三菱电机等公司均部署了本地5G专网,验证5G智慧安防、远程操作和维护等应用。

2019年6月,中国工信部正式发放5G商用牌照,同年10月举行5G商用启动仪式,标志着我国5G正式开启商用进程。通过“以建促用”的发展模式,目前中国在5G应用方面已经处于加速导入期。

截止2020年9月底,中国累计建设开通5G基站超69万个,超过全球总数的70%。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城市实现5G网络城区连片覆盖,提前完成了全年的既定目标,保持适度的超前建设态势,为5G向垂直行业赋能奠定基础。

中国国家层面高度重视5G产业发展,不断优化顶层设计体系。“十三五”期间,中国政府就在加快推进5G商用、5G建设和5G应用等方面出台了多个重要文件。同时,以四大运营商为主体,持续推动5G融合应用示范和创新业务拓展。通过加强与垂直领域相关企业的深度合作,5G已衍生出丰富多样的应用场景,如超高清视频直播、VR/AR、车联网、工业互联网等。

融合应用发展前景可期

白皮书还发布了中国5G区域融合应用指数排名。5G融合应用潜力指标主要包括试点示范建设和应用场景培育两个二级指标。从指数得分来看,东南部与中西部成绩突出,江苏、广东、上海、浙江和北京位列第一梯队,山东、河南、湖南、湖北、重庆、天津、安徽和贵州位列第二梯队。在场景培育方面,上海具备先发优势,体量和质量优势突出,位列第一。在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建设、车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及5G产业园建设中,江苏、广东和北京位列前三,潜力可期。

展望5G融合应用的未来,白皮书提出了五大发展方向。首先,多方发力将助推5G融合应用发展。从政策层面看,《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    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指出,要“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建设”,意味着5G在“十四五”乃至2035年的远景目标中都将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从标准层面看,5G R16版本标准已完成,5GR17版本标准化工作正在稳步推进,预计2021年完成冻结,届时5G网络性能将进一步增强。从基建层面看,5G网络建设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网络覆盖将进一步下沉,不断从地市级向区县级延伸。从需求层面看,5G与行业的融合应用很多来自垂直行业的内在需求,在前期合作的基础上,未来将探索更多元化的商业模式。

其次,未来3年5G整体仍处于“导入期”。一方面,5G自身完善尚需时日。尽管R16标准已经冻结,但是移动通信技术从标准制定完成到设备研发、网络升级、终端生态普及以及广泛应用等过程还需要一定时间,这是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另一方面,5G赋能各个行业更需要时间。5G在改变社会的同时也需要全社会的协同,5G应用创新需要电信运营商、设备商、行业客户、第三方开发等产业生态圈的多个主体同时参与,同时也将打破传统产业固有的利益分配模式,形成新的商业模式。在此过程中,要解决很多新问题,且没有成功案例可循,必然需要一定的时间成本。

第三,C端应用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在前期的5G融合应用试点示范过程中,超高清视频传输和虚拟现实等方面的案例较多。随着4K/8K视频的不断推广与普及,以及VR/AR技术的不断升级,5G+超高清视频、5G+VR等网络直播方式将成为主流。随着5G应用规模效应显现,手机等多形态的终端设备在全新的5G网络架构下也将全面升级,带动5G换机热潮。

第四,B端和G端融合应用发展前景巨大。以物联网智能感知为代表的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B端5G融合应用场景,以及智慧城市、智慧水务、智慧电网等G端5G融合应用场景具备企业和政府两个巨大量级的客户群。B和G端融合应用发展,可大幅提高工作效率,为5G新基建释放更多需求,未来前景可期。

第五,加速形成5G建设与应用双促进新局面。近两年,5G行业级应用主要面向增强移动宽带(eMBB)应用场景。随着面向超可靠低延迟通信(uRLLC)和大规模物联网(mMTC)场景的R16、R17标准的推进,以及全国5G新基建大范围铺开,5G与其他产业,尤其是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将成为未来的主旋律,垂直行业的融合应用将呈现百花齐放的壮观景象,相应的商业模式也将更加完善,5G建设与5G应用将形成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何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