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中国信通院韦柳融:5G商用仍面临四大挑战

日期:2020/12/16   来源:机电商报   
  摘要:“2020年是5G大规模商用的第一年,在疫情导致经济增长承压的大背景下,5G产业逆势增长,发展速度超过预期。”12月15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副总工程师韦柳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5G商用仍面临四大挑战,具有5G特性的消费级创新应用可能在未来两三年实现规模化增长,而行业应用的规模增长期预计在2023年后出现。

“2020年是5G大规模商用的第一年,在疫情导致经济增长承压的大背景下,5G产业逆势增长,发展速度超过预期。”12月15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副总工程师韦柳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5G商用仍面临四大挑战,具有5G特性的消费级创新应用可能在未来两三年实现规模化增长,而行业应用的规模增长期预计在2023年后出现。

韦柳融从四个方面概述了5G商用发展这一年所取得的成绩。一是技术产业快速实现商用,基站设备和终端设备批量上市,为5G大规模商用提供了有利的产业支撑;二是网络建设提前完成目标,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5G商用网络,为5G普及和应用开发奠定了网络基础;三是5G用户渗透率快速提升,一年内用户渗透率已经超过10%;四是应用发展进入导入期,电信运营商和互联网公司开展基于增强移动宽带的消费级应用布局,行业级应用也开始落地,并在多个领域形成有望规模商用的应用场景,商业模式已经初步构建。

“2020年5G商用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投资拉动和终端消费牵引上,已起步的应用展现出巨大的影响潜力。”韦柳融作出如下分析。

5G商用开启了万物互联的新时代,首先推动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和变革,不仅移动通信网络进入新的投资周期,云计算、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算力基础设施和新技术基础设施都在加快建设发展。其次,5G商用带动了用户消费的升级,这主要体现在用户的5G终端消费上。

除了带动ICT产业步入增长新轨道,5G商用还开启了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新空间。不仅为行业的生产方式变革提供了有效路径,也为社会治理的精细化精准化,以及创新民生服务供给开辟了新途径。

随着5G融合应用的推进,新的融合应用产业支撑体系将诞生,从而持续拓宽经济增长空间。根据测算,2020年5G将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超过8100亿元,直接带动经济增加值近1900亿元,直接创造就业岗位约57万个,间接带动总产出约2.1万亿元,间接带动经济增加值约7600亿元。

谈到5G如何进一步促进信息消费,满足行业应用需求,韦柳融指出,眼下面临的四大挑战不容忽视。

一是5G网络尚未实现全国的广覆盖。从去年起至今,我国已建成5G基站70多万个,但对于幅员辽阔的中国来说,这个数量依然不够。如无人配送外卖、智慧城市管理、生态环境监测、5G流动医院等行业应用,都需要广覆盖的5G网络支撑。这是一个发展中的问题,随着后续网络建设规模推进将得到有效解决。

二是5G支撑行业应用的技术成熟度还有待提升。5G技术仍需演化发展,现有的R15版本尚不能满足行业应用的需求,支持低时延高可靠的5G R16标准版本还需1-2年才能实现商用。同时,在行业应用里比较重要的网络切片和边缘计算等技术预计也需要1-2年才能具备大规模部署能力。与4G相比,5G的服务对象、应用场景等发生了质的变迁,并且单一的5G技术不可能“包打天下”,仍需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在商用实践中探索对5G技术的优化升级。

三是5G应用配套支撑产业仍处于培育初期。首先,5G行业芯片和模组的高价格制约了5G行业终端的丰富性。其次,与5G相关的应用产业仍不成熟,VR/AR、8K等产业仍然处于商用早期,无法支撑典型5G应用的规模发展。最后,5G需要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ICT技术进行深度融合,但目前的解决方案仍需要不断适配。

四是跨行业产业生态尚未建立。5G要赋能千行百业,必须跟各个行业融合。目前,应用行业领域与信息通信领域尚未建立深度合作的交流和对接平台,跨行业合作存在一定的困难。当前的合作模式以运营商牵头为主,迫切需要各方协同合作,特别是实力较强的龙头企业积极发挥牵头作用。同时,5G跨行业融合应用标准缺少有影响力的行业牵头方推动,已经在推动的5G融合应用标准也面临行业标准制定流程较慢等问题。

“对于我国5G应用尚未爆发、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等问题,我们需要客观认识,这是5G商用发展初期面临的必然问题,”韦柳融说,“与3G/4G相比,我国5G发展时间节奏有两点特殊性,一是我国较早实现5G商用,二是5G将拓展行业应用,产业生态与模式需要更长时间的培育与探索,因此大家对5G应用发展要有更多的耐心。”

她表示,未来2到3年,是我国5G商用发展的关键时期,网络、应用、技术支撑能力和产品体系等都将取得长足发展。在网络建设方面,将持续推进并逐步实现广域覆盖。在应用方面,具有5G特性的消费级创新应用可能在2022-2023年实现规模化增长,而行业应用的规模增长期预计将在2023年后出现,行业应用将分批次逐步落地商用。

同时,行业应用支撑能力将显著提升,5G网络技术将在车联网增强、超高可靠低时延、高精度定位、虚拟专网等方面更加突出。此外,5G产业将出现更多新产品新业态,行业模组有望规模放量,泛终端发展全面提速,移动边缘计算加快部署,行业使能平台逐渐成长。

韦柳融还指出,要进一步推动5G持续增长,必须适度超前建设网络,持续加强创新研发,积极构建融合生态,并构建开放包容的政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