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夯实基础 巩固提升我国新能源产业竞争优势

日期:2021/04/19   来源:机电商报   
  摘要:大力发展我国新能源产业,巩固提升产业竞争力,既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要求,也是我国抢占国际产业竞争制高点,增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对构建我国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形成有力支撑。

近日,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发布报告指出,开发利用新能源已成为主要发达国家推进能源转型的核心内容和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途径。大力发展我国新能源产业,巩固提升产业竞争力,既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要求,也是我国抢占国际产业竞争制高点,增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对构建我国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形成有力支撑。

新能源产业是全球能源格局调整和产业竞争的关键

报告从3个方面阐述了新能源产业在全球能源格局调整中的重要作用。

一是新能源大力开发将重塑全球能源供需和地缘政治格局。新能源开发利用开辟了全球能源从资源依赖向技术依赖转移的新途径,已经在满足我国能源供应、保障能源安全方面发挥作用,未来可显著提升我国能源安全保障度。过去两个多世纪以来全球广泛使用煤炭、油气等化石能源,近年来页岩油气革命性突破,美国能源战略调整、地缘政治冲突等,给世界能源格局带来变化,但在根本上化石能源供应的资源依赖特征没有改变。新能源资源分布广泛,在数十个国家市场快速增长,带动全球能源供应日趋多元,新能源利用更多地呈现技术依赖特征,在全球清洁低碳的能源发展大势下,谁掌握了技术先进、效率高、成本低的新能源应用技术,谁就能在重塑全球能源供需格局中占据先机和主动。

二是新能源已成为国际能源产业竞争的制高点。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持续加大新能源领域投入,谋求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竞争制高点,全球技术创新进入活跃期,尤其是风电、太阳能发电、电动汽车等技术成熟,已实现成本快速下降;氢燃料电池、储能等技术不断进步,即将进入成本快速下降期;新能源利用新模式、新业态、新产品日益丰富,给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带来深刻变化。作为新兴产业,新能源制造业竞争激烈,投资持续增加。2019年,全球可再生能源项目开发和制造业投资总额达到3017亿美元,远超煤炭、天然气和核电等其他发电技术的投资。

三是发展新能源是我国践行应对气候变化承诺、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拓展能源外交与国际合作的重要名片和有效途径。在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下,各国纷纷制定能源转型战略,制定积极的低碳政策,加大温室气体减排力度,目前全球有170多个国家出台和实施多样化的支持新能源发展的政策。我国政府提出的“3060”碳减排目标,彰显了持续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毫不动摇之理念。新能源支持政策的有效实施及新能源产业的瞩目成绩,显著增强了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构建绿色低碳的全球能源治理格局的话语权,进而增强了我国总体国际话语权,体现了中国智慧和大国担当。

新能源产业竞争优势明显

报告指出,自2006年《可再生能源法》施行以来,在稳定有效的政策支持和产业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新能源产业取得瞩目的成绩。

风电、光伏发电是发展最快的新能源产业,新增和累计市场规模多年稳居世界第一。去年全国风电和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分别为7167万千瓦和4820万千瓦,远超其他主要国家和地区。截止去年底,风电和光伏累计装机分别达到2.8亿千瓦和2.5亿千瓦,在全球占比均超过1/3。去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37万辆,连续6年销量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492万辆,占全球4成以上。我国在风电、光伏发电和锂电池等主要新能源领域建立了规模世界领先、技术水平世界先进的产业链,与美国、欧洲、日本等主要发达经济体相比已逐步形成明显的竞争优势,表现在5个方面。

一是国内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巨大。在“3060”碳减排目标下,我国提升了2030年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占比目标,从20%提升到25%,预计今后10年风电和光伏的年均新增装机合计需要达到1亿千瓦以上。此外,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售量有望达到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将远超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新增需求。长效的、持续的、稳定的国内应用市场是保障新能源产业良性发展的基石。

二是产业规模全球领先。我国在新能源领域形成了健全高效的风电、光伏和动力电池产业链,是国内新能源产业做大做强的重要基础。光伏制造产业在全球具有支配地位,光伏产业链中多晶硅、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等主要环节去年平均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全球排名前10的组件生产企业中有8家国内企业。国内风电整机企业风电整机国产品牌占国内累计风电装机的90%以上,2019年的吊装量在全球占比近50%,在全球前10风机整机制造企业中占据半壁江山。去年,国内车用动力锂电池装机量64吉瓦时,接近全球总量的一半,全球装机量前9的企业有5家为国内企业,其中宁德时代连续4年全球第一。

三是制造技术水平一流。虽然在技术开发上我国原创技术不多,但学习提升能力强,呈现技术赶超态势。如在光伏领域,早期面临上游原材料、下游市场和装备“三头在外”的不利局面,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集成创新和联合创新,国内光伏制造业企业已经实现每3年主流技术和生产线的升级迭代,多次刷新并保持着商业化晶硅电池转换效率的世界纪录(突破24%)。兆瓦级风电整机是“十一五”期间诸多国内企业通过购买许可证引入,目前已形成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双馈、直驱、半直驱多条成熟技术路线,低风速风机和风电场技术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新能源车用动力电池领域的国内领先企业已经跻身国际第一梯队,在电池能量密度、寿命和安全性等技术指标上位居世界前列。

四是成本竞争力最强。光伏发电是全球成本下降最快的实现规模化应用的能源技术。国内光伏组件生产成本全球最低,组件价格从2010年的12元/瓦降至2021年初的1.5元/瓦左右,光伏发电成本也从1.5元/千瓦时降至0.35元/千瓦时左右,未来仍将有较大的下降空间。国内风电发电成本在2010—2020年间下降约30%,风电整机的价格也处于全球最低水平。动力锂电池生产成本在全球也接近最低水平。去年末,磷酸铁锂电池组价格约为0.85元/瓦时,三元锂离子电池组约为1.0元/瓦时,相比2010年下降超过80%,预计未来5年仍有望降低近1/3。得益于技术进步和制造业优势,我国新能源产品在国际上成本竞争力大,这也是近年来美欧印等国家和地区屡次双反我国新能源产品、贸易摩擦不断的原因。

五是体制机制优势。积极发挥出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政策稳定的体制优势,通过坚定不移、行之有效的发展规划战略与政策措施,对我国新能源市场和产业的发展与壮大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可再生能源法》正式颁布以来,通过实施可再生能源电力总量目标制度、强制上网、固定电价和专项资金等一系列政策,在不同阶段有效助力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以“十城千辆”为起点的新能源车推广应用工程有效推动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林  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