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河北省氢能产业链年产值将达500亿美元
日前,河北省发改委印发《河北省氢能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指出,“十四五”期间,河北省以技术突破和产业培育为主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扣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统筹氢能产业布局,完善管理机制,规范有序发展,推动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时代能源体系,率先将河北省建设成为全国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高地。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助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作为钢铁大省,河北省降碳减排压力巨大。自去年我国做出“力争在2030年前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后,河北省更加积极地进行降碳减排。利用氢能、发展氢能产业正是河北省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之一。
目标明确
《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期间河北省氢能产业发展目标。
首先,产业规模显著提升。到2022年,氢能关键装备及其核心零部件基本实现自主化和批量化生产,氢能产业链年产值达到150亿元。到2025年,培育国内先进的企业10~15家,氢能产业链年产值达到500亿元。
其次,核心技术不断突破。到2022年,基本形成涵盖氢能产业全链条的技术研发、检验检测体系。突破规模化纯水、海水电解制氢设备的集成设计及制造技术,开发高压车载储氢系统,研制制/加氢站关键设备,突破核心技术。到2025年,基本掌握高效低成本的氢气制取、储运、加注和燃料电池等关键技术,显著降低应用成本。
第三,应用领域持续扩大。到2022年,河北省建成25座加氢站,燃料电池公交车、物流车等示范运行规模达到1000辆,重载汽车示范实现百辆级规模;氢气实现在交通、储能、电力、热力、钢铁、化工、通信和天然气管道混输等领域试点示范。到2025年,累计建成100座加氢站,燃料电池汽车规模达到1万辆,实现规模化示范;扩大氢能在交通、储能、电力、热力、钢铁、化工、通信和天然气管道混输等领域的推广应用。
第四,立足河北省氢能产业发展基础,结合各市氢能产业发展定位,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和冬奥会筹办重大机遇,重点实施低碳绿色氢能制备工程、高效便捷氢能储运工程、加氢服务网络提升工程、氢能多元化利用工程、燃料电池性能提升工程、氢能全产业链支撑工程、产学研用服务保障工程和氢能安全标准体系工程等八大工程,谋划布局128个氢能项目,构建“一区、一核、两带”产业格局,加快推动河北省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其中,“一区”是指打造张家口氢能全产业发展先导区。依托张家口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优势,推动坝上地区氢能基地建设,打造燃料电池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技术创新和生产集群,开展多种形式终端应用场景示范,搭建国内领先技术研发和标准创新平台,打造张家口氢能全产业发展先导区。
“一核”是指以雄安新区为核心打造氢能产业研发创新高地。发挥雄安新区政策优势,积极承接北京高校和科研院所转移,吸纳和集聚京津及国内外创新资源,打造以雄安新区为核心的氢能产业研发创新高地。
“两带”是指构建氢能装备制造产业带,支持廊坊、保定、定州、石家庄、辛集、邢台和邯郸等地大力发展涵盖制氢、储氢、运氢、加氢和氢应用全产业链的氢能装备制造产业,加快形成国内先进氢能装备制造产业带。构建沿海氢能应用示范带,支持承德、秦皇岛、唐山、沧州和衡水等地发挥资源与区位优势,加快港口重型卡车、搬运叉车和码头牵引车等重型车辆氢能替代,培育沿海氢能应用示范带。
布局重点任务
《规划》指出,河北省要坚持创新驱动、示范先行发展战略,统筹规划布局氢能项目,强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任务部署,围绕“制氢、储运、加氢、应用”环节实施八大工程,加强氢能关键技术研发和装备制造提升,降低氢能应用成本,建立健全氢能安全标准体系,有序开展氢能多元化示范应用,推动氢能全产业链协调发展。
一是实施低碳绿色氢能制备工程。充分发挥河北省张家口、承德地区风电和光伏可再生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推动绿氢制备工程建设,打造国内规模和技术领先的绿氢基地。“十四五”期间,规划布局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和工业副产氢提纯项目36个,总投资317亿元。目前,张家口海珀尔一期工程、河北省建投沽源一期工程等2个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项目已建成投产,预计2021年底前累计建成投产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项目6个,届时形成最大50吨/天制氢能力。
二是实施高效便捷氢能储运工程。进一步加大对氢能储运材料研发力度,提高氢气储运能力和水平,满足容量大、体积小、质量轻、安全性高的储运要求,降低氢气储运成本。依托中集安瑞科、中船集团第七一八研究所、新兴能源装备、长城汽车等龙头企业突破大容量管束集装箱氢气储存、高压IV型储氢瓶材料、制造技术瓶颈,大幅提升氢气储运压力和诸氢密度,开展高效氢储运系统技术装备示范。
三是实施加氢服务网络提升工程充分利用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技术,优先在张家口、保定、邯郸、唐山、沧州和定州等产业基础好、氢气资源有保障、推广运营有潜力的地区规划布局加氢站项目。重点加快在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唐山港、黄骅港等重要港口以及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沿线的建设,形成规模适度超前、设施先进、智能高效、安全可靠的加氢服务网络,满足用氢需求。“十四五”期间,规划布局加氢站项目100座,总投资约50亿元。目前,已建成加氢站6座,预计到2021年底前累计建成投产18座。
四是实施氢能多元化利用工程。积极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积极稳妥推进储能领域氢能应用示范,探索氢能多元化应用示范,统筹氢能推广利用与资源供给平衡。
加快张家口、保定等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建设,抢抓冬奥会机遇,按照国家推广要求,重点支持在城市公交、 环卫、物流和旅游及奥运专线等领域进行商业化推广,依托省内龙头企业加大投资力度,逐步打造国际国内一流燃料电池车辆示范,带动全省形成集研发、装备制造、示范运营和配套服务等为一体的产业集群。
五是实施燃料电池性能提升工程。发挥京津冀地区科研优势和河北省燃料电池产业布局基础优势,依托长城未势能源、亿华通、金士顿等企业建设氢能研发创新平台,对燃料电池全产业链核心技术环节进行研发和攻关,逐步提高自主化能力,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推进一批产业化项目落地,形成燃料电池产业集群。
六是实施氢能全产业链支撑工程。围绕氢能全产业链条,以石家庄、邯郸、保定和张家口等城市为核心,依托龙头骨干企业重点打造制氢、运氢、储氢、加氢以及燃料电池汽车等核心装备制造基地。
七是实施产学研用服务保障工程。聚焦氢能产业关键环节,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创新平台,加快集聚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要素。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加快建设重点实验室、前沿交叉研究平台,开展氢能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支持企业建设氢能研发创新平台,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竞争力较强的创新型企业。建立中小企业创新孵化与加速平台,为氢能行业创业团队提供咨询、融资、培训等系统化服务,降低企业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助力氢能行业相关企业做大做强。
八是实施氢能安全标准体系工程。认真贯彻落实安全发展理念,推动建立氢能产业标准规范,着力破除制约产业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和政策瓶颈,保障氢能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制定完善氢能管理有关政策,支持张家口开展先行先试,依托中船集团第七一八研究所、张家口亿华通、中集安瑞科等企业规范制氢、储氢、加氢站、氢能应用等标准制定,重点建立健全氢能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杨 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