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发布 首次提出建设现代冷链物流体系

日期:2021/12/20   来源:机电商报   
  摘要:《规划》首次提出建设我国现代冷链物流体系,并首次提出我国冷链物流体系总体布局方案,内容详略相宜,系统覆盖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是一份经过精心打磨的建设国家现代冷链物流体系的顶层设计方案。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布了《“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针对我国冷链物流发展存在的短板和不足,提出了未来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北京物资学院副院长何明珂表示,《规划》首次提出建设我国现代冷链物流体系,并首次提出我国冷链物流体系总体布局方案,内容详略相宜,系统覆盖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是一份经过精心打磨的建设国家现代冷链物流体系的顶层设计方案。

现状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冷链物流是利用温控、保鲜等技术工艺和冷库、冷藏车、冷藏箱等设施设备,确保冷链产品在初加工、储存、运输、流通加工、销售、配送等全过程始终处于规定温度环境下的专业物流。

《规划》提到,近年来,我国肉类、水果、蔬菜、水产品、乳品、速冻食品以及疫苗、生物制剂、药品等冷链产品市场需求快速增长,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推动冷链物流较快发展。2020年,冷链物流市场规模超过3800亿元,冷库库容近1.8亿立方米,冷藏车保有量约28.7万辆,分别是“十二五”期末的2.4倍、2倍和2.6倍左右。

不仅行业规模显著扩大,发展质量也不断提升。产地与销地衔接、运输与仓配一体、物流与产业融合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已初步形成。冷链物流设施服务功能不断拓展,全链条温控、全流程追溯能力持续提升。冷链物流口岸通关效率大幅提高,国际冷链物流组织能力显著增强。

与此同时,我国冷链物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跨季节、跨区域调节农产品供需的能力不足,农产品产后损失和食品流通浪费较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从政策环境看,缺少统筹规划,东中西部、南北方和城乡间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分布不均,存在结构性失衡矛盾;冷链物流企业用地难、融资难、车辆通行难问题较为突出;冷链物流监管制度不全、有效监管不足,全链条监管体系有待完善。

从行业链条看,产地预冷、冷藏和配套分拣加工等设施建设滞后;冷链运输设施设备和作业专业化水平有待提升,新能源冷藏车发展相对滞后;大中城市冷链物流体系不健全,传统农产品批发市场冷链设施短板突出。

从运行体系看,缺少集约化、规模化运作的冷链物流枢纽设施,存量资源整合和综合利用率不高,行业运行网络化、组织化程度不够,覆盖全国的骨干冷链物流网络尚未形成,与“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融合不足。

建设现代冷链物流体系

《规划》指出,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人民群众对高品质消费品和市场主体对高质量物流服务的需求快速增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对冷链物流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冷链物流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根据《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我国将初步形成衔接产地销地、覆盖城市乡村、联通国内国际的冷链物流网络,基本建成符合我国国情和产业结构特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冷链物流体系,调节农产品跨季节供需、支撑冷链产品跨区域流通的能力和效率显著提高,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显著增强。

具体来看,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依托农产品优势产区、重要集散地和主销区,布局建设100个左右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围绕服务农产品产地集散、优化冷链产品销地网络,建设一批产销冷链集配中心;聚焦产地“最先一公里”和城市“最后一公里”,补齐两端冷链物流设施短板,基本建成以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为核心、产销冷链集配中心和两端冷链物流设施为支撑的三级冷链物流节点设施网络。

发展质量显著提高。冷链物流规模化组织效率大幅提升,成本水平显著降低。精细化、多元化、品质化冷链物流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龙头企业。冷链物流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升,冷库、冷藏车总量保持合理稳定增长。冷链物流标准化、智慧化、绿色化水平明显提高。

监管水平明显提升。冷链物流监管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政府监管、企业自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监管机制基本建立,贯穿冷链物流全流程的监测监管体系初步形成。冷藏车、冷藏箱、重点冷链产品全程监控基本实现全覆盖。医药产品冷链追溯体系进一步完善。

展望2035年,我国将全面建成现代冷链物流体系,设施网络、技术装备、服务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行业监管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有力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有效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打造“321”冷链物流运行体系

“作为冷链物流领域首个5年规划,《规划》展现了鲜明的顶层设计、系统推进的特点。”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汪鸣说,“《规划》强调系统发展,科学谋划和全面重构‘321’冷链物流运行体系。”

何谓“321”冷链物流运行体系?《规划》将其概括为“三级节点、两大系统、一体化网络”融合联动。

汪鸣说,第一,《规划》明确了我国冷链物流的总体空间布局,结合我国农产品主产区、城市群都市圈主销区和进出口口岸的空间结构,提出了建立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产销冷链集配中心和两端冷链物流设施“三级节点”空间框架,合理优化了冷链物流布局发展的空间组织结构,为引导我国未来冷链物流产业分层、分类布局发展提供了方向引领。

第二,《规划》精准塑造了我国冷链物流通道网络运行结构,依托三级冷链物流网络节点,实现了首尾“一公里”成链、多级冷链物流节点组网,提出了打造干支物流和两端配送协同的冷链物流全国一张网概念,明确了串接主产区、主销区、重要口岸的我国冷链物流“四横四纵”大通道,着力推进冷链物流通道化、规模化、网络化运行,加快打造要素集聚的冷链产业走廊,为提高冷链物流的网络规模经济效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规划》完善统筹国内国际双向辐射的冷链物流循环系统,适应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在冷链物流空间布局、网络运行系统构建中,全面体现了国内产销、国际进出口的运行关系。

文件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