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全国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整体明显改善

日期:2022/06/13   来源:机电商报   
  摘要:作为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第三方评估的重要成果,《2021年度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报告》近日由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正式发布。


作为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第三方评估的重要成果,《2021年度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近日由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正式发布。

2021年度评估选取了4个直辖市、5个计划单列市和27个省会城市,共计36个典型城市作为评估对象,以上一年度统计数据为基础,由第三方机构独立开展评估。

细化完善评估指标体系

《报告》根据当前优化发展环境的重点工作和反映的突出问题,在保证评估工作延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对指标体系做进一步完善。本次评估指标体系共由5个一级指标(市场环境、法治环境、融资环境、创新环境、政策环境)、21个二级指标和37个三级指标构成。

从综合得分看,上海、深圳、广州、北京、南京、杭州、宁波、厦门、成都和天津位居前10位;从得分提高幅度看,拉萨、呼和浩特、大连、石家庄、郑州、青岛、贵阳、南宁、济南和武汉得分增幅位居前10位。

从各项一级指标评估情况来看,市场环境由市场准入、要素保障、政务服务、市场主体、公平竞争5个二级指标构成。评估显示,上海、深圳、广州、杭州和南京得分居前5位,西宁、上海、福州、大连、成都改善幅度居前5位。

法治环境由权益救济、行政执法、司法保护3个二级指标构成。评估显示,南京、上海、天津、西安和长沙得分居前5位,石家庄、上海、西安、青岛和沈阳改善幅度居前5位。

融资环境由贷款获得、信用与担保、创业投资、融资满意度4个二级指标构成。评估显示,上海、深圳、北京、杭州和南京得分居前5位,呼和浩特、郑州、合肥、贵阳和武汉改善幅度居前5位。

创新环境由创新载体、人力资源、创新投入、成果产出4个二级指标构成。评估显示,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和天津得分居前5位,广州、贵阳、大连、成都和武汉改善幅度居前5位。

政策环境由组织领导、财政支持、服务促进、企业培育、政策落实5个二级指标构成。评估显示,上海、广州、北京、杭州和宁波得分居前5位,呼和浩特、大连、海口、郑州和石家庄改善幅度居前5位。

城市间差距略有缩小

《报告》指出,全国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整体明显改善,各参评城市综合得分均超上次评估,城市间差距略有缩小。

评估显示,2021年度各参评城市综合得分均值为56.53,比上次评估得分均值(51.63)增长9.49%。所有参评城市综合得分较上次均有所提升,超过5%的城市有33个,占比达91.67%;超过10%的城市有12个,占比达33.33%。

从5个一级指标来看,各参评城市市场环境、法治环境、融资环境、创新环境和政策环境整体均有所改善,得分均值分别为52.80、75.68、43.71、41.95和68.49,分别比上次评估增长6.65%、7.65%、12.40%、4.52%和15.42%。

2021年度各城市综合得分离散程度为0.2485,比上次评估减少0.0110,五大环境得分离散度均有所减小,各城市总体差距持续缩小。

此外,西部城市发展环境整体提升较快,与东部领先城市差距不断缩小,东北城市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改善速度不及其他地区。

政策和融资环境优化明显

值得一提的是,评估显示,各参评城市政策环境和融资环境改善比较明显,政策环境平均得分从59.34提升至68.49,其中,有24个城市上升超过10%;融资环境平均得分从38.89提升至43.71,其中,有22个城市上升超过10%。

政策环境方面,各参评城市加大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力度,完善组织领导及议事协调机制建设,积极出台配套政策措施,提升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水平,切实提高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46.01%的样本企业对惠企政策落实情况感到非常满意,41.92%的企业感到满意,其中,企业对减税降费政策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满意度最高。

融资环境方面,各参评城市切实落实国家各项政策措施,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创新举措,着力形成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合力。数据显示,各参评城市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人民币贷款总余额比重均值为7.56%,比上次评估高1.34个百分点;政策性融资担保费率均值为1.21%,比上次评估下降0.35个百分点。31.74%的调查企业反映融资难度明显降低,27.45%的企业反映略有降低;31.09%的企业认为综合融资成本较上年有所下降。

市场和法治环境稳中有升

评估还显示,各参评城市市场环境和法治环境得分稳中有升,市场环境平均得分从49.51提升至52.80,其中,有15个城市超过均值,占比达41.67%;法治环境平均得分从70.30提升至75.68,其中,有25个城市超过平均分,占比达69.44%。

市场环境方面,各参评城市采取一系列保护支持市场主体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门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先照后证”改革后“证”的数量均值为189项,较上年减少11项;政务服务平均分(59.22)比上年(55.90)提升5.93%,网上政务服务便捷度和服务效果逐年提升,市场主体活力持续激发,2020年各城市新增企业户数均值为10.23万户,比2019年增加7%。

法治环境方面,各参评城市不断畅通企业维权渠道、提升行政执法规范程度、改善司法环境,强化中小企业权益保障。《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自2020年9月正式实施以来,已有北京、上海、西安、青岛、宁波等16个城市制定本市或转发本省条例实施细则,通过建立长效机制切实解决拖欠中小企业款项问题。

但《报告》同时指出,中小企业司法保护问题是制约法治环境改善的主要短板。实地调研中,企业反映司法效率低、判决执行难、知识产权维权难等问题时有发生。

创新资源集中于一线城市

评估显示,各城市普遍重视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参评城市创新环境平均得分从40.14提升至41.95,其中,有15个城市超过平均分,占比达41.67%。

各参评城市已基本建立“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体系,并印发培育或认定办法、建立企业动态库,资金奖补力度持续加大。从参评城市专精特新“小巨人”培育成果来看,共计培育2338家,占全国总数的49%。“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已成为创新投入的中坚力量,对城市创新发展的重要性日趋凸显。

《报告》提到,创新资源大量集中于一线城市的现象依然较为突出。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四个城市拥有的国家认定创新载体数量共计684个,占参评城市总数的26.53%;备案创投机构总计1.4万个,占参评城市总数的66.51%。

与上次评估相比,四个一线城市各项创新资源在参评城市中的占比略有下降,但创新资源在城市间分布不均衡,大量集中于一线城市的情况依然明显。

总结经验发现不足

《报告》还从7个方面总结介绍了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的经验做法。一是持续完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体制机制,推动惠企政策落实落细。例如,上海市整合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等涉企议事协调机构职能,建立企业服务“一张网”。

二是深化审批制度改革,营造公平市场竞争环境。例如,合肥市创新公共资源交易监管体制,出台负面清单,确保中小企业平等参与政府采购。

三是加大中小企业权益保护力度,依法严格规范涉企执法行为。例如,南京市深入落实支付条例,切实维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在全国首例判决一家机关单位按每日利率万分之五(即年息18%)向一家中小企业支付逾期利息。

四是积极创新工作模式与技术手段,构筑全方位、多层次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生态。例如,贵阳市建立“贵商易”平台,整合中小企业转贷应急资金、政策性信用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普惠金融和地方金融业务,为中小微企业量身定制融资服务。

五是优化整合资源配置方式,大力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例如,青岛市通过“民营经济创意会”打造“政策配套齐全、金融资本助力、应用场景开放、资源充分对接”的项目落地闭环生态,完善全流程服务,推动创意项目落地生根。

六是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从优化稳定产业链供应链角度积极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例如,杭州市面向龙头骨干企业、大中型企业及中小微企业分层组织推进“百千万”工程,提升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改造整体水平。

七是从体制机制、服务队伍、技术手段等方面积极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努力打通中小企业服务“最后一公里”。例如,济南市实现市县(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全覆盖,两级中心中小企业服务人员编制达到338人,其中市级中心人员编制从成立伊始的18人增加到140人。

评估过程中发现,各地在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包括:中小企业参与市场的隐性壁垒依然存在,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仍待完善;侵权行为时有发生,中小企业权益保护力度仍需加强;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较为单一,融资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人才引、留难度较大,创新支持政策针对性有待提高;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尚不健全,部分地方出台政策知晓度和落实效果不及预期。(何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