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2025年上海氢能产业链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

日期:2022/06/27   来源:机电商报   
  摘要:《规划》提出了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空间布局等。


为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上海市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近日,上海市正式发布《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提出了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空间布局等。

到2025年,产业创新能力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制储输用产业链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工艺水平大幅提升,氢能在交通领域的示范应用取得显著成效。建设各类加氢站70座左右,培育5~10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独角兽企业,建成3~5家国际一流的创新研发平台,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突破1万辆,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在交通领域带动二氧化碳减排5万~10万吨/年。

到2035年,产业发展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成引领全国氢能产业发展的研发创新中心、关键核心装备与零部件制造检测中心,在交通、能源、工业等领域形成丰富多元的应用生态,建设海外氢能进口输运码头,布局东亚地区氢能贸易和交易中心,与长三角地区形成协同创新生态,基本建成国际一流的氢能科技创新高地、产业发展高地、多元示范应用高地。

布局五项重点任务

当前,全球范围正在兴起“氢能经济”的发展热潮,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21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对氢能产业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作为氢能产业发展的先行者,经过多年积累,上海市基本形成了燃料电池汽车全产业链发展生态,工业产氢、供氢能力达近50万吨/年,建成超10座加氢站,近30千米输氢管道。

为加快抢占绿色低碳新赛道,大力推动上海市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布局了五大重点任务。

第一,打造科技创新高地。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掌握燃料电池全链条关键核心技术提高催化剂、质子交换膜、碳纸等关键材料的可靠性、稳定性和耐久性,形成全产业链自主可控。突破产业链上下游关键材料和零部件。开展氢冶金、氢能动力等前沿技术研发。开展高炉富氢和竖炉全氢冶金工艺和设备关键技术研究,加强产业创新能力建设,面向未来强化重大原始创新研究。面向产业强化重大创新平台建设。

第二,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培育壮大行业领军企业,推动大型能源企业加快向氢能生产企业转型。开展氢能替代的工艺技术装备研发,打造氢能关键装备研发制造龙头企业。支持上汽集团开展氢燃料电池汽车全产业链研发布局。建立产业标准及检测体系。加强产业人才队伍建设,鼓励高校培育氢能相关学科专业,优化机械、化工、材料和能源等学科专业设置,建设一批涵盖氢能学科的绿色低碳技术学院,加大氢能产业人才培养力度。

第三,筑牢供应设施基础。持续推进中长期供氢“绿色化”,中长期,立足于建立以绿氢为主的供氢体系,推进深远海风电制氢、生物质制氢、滩涂光伏发电制氢,通过技术进步逐步降低绿电制氢成本。探索建立长江氢能运输走廊,布局沪外、海外氢源生产基地和进口码头,构建多渠道氢能保障供应体系。逐步推动氢能输运“网络化”,积极有序推动加氢站“普及化”,由点及面,由专用向公用,由上海市向长三角延伸发展。

第四,构建多元应用格局。加快在交通领域的商业应用,全面推广氢燃料电池在重型车辆的应用。有序开展氢气储能、氢能热电联供、氢混燃气轮机的试点示范。发挥氢能调节周期长的优势,开展氢储能在可再生能源消纳、电网调峰、绿色数据中心等场景的应用。优先打造国际氢能示范机场、示范港口、示范河湖,世界级氢能产业园,深远海风电制氢示范基地,零碳氢能示范社区,长兴低碳氢能产业岛,以及横沙零碳氢能生态岛等8个世界级特色应用场景。

第五,加强开放协同合作。打造上海氢能产业城市群。促进氢能技术和产业链延伸,建立东西部技术创新、集成示范、氢能供应的长效合作机制。支撑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依托长三角区域加氢基础设施和工业副产氢优势,打通氢源互通互保路径。推动国际开放创新合作,鼓励开展氢能科学和技术的国际联合研发,推动氢能全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材料和装备创新合作。

打造氢能产业空间布局

《规划》部署,上海市将打造“南北两基地、东西三高地”的氢能产业空间布局。其中,“两基地”为金山和宝山两个氢气制备和供应保障基地;“三高地”为临港、嘉定和青浦3个产业集聚发展高地。

第一,打造金山氢源供应与新材料产业、示范运营基地。鼓励上海化工区工业副产氢的综合利用,立足发展园区循环经济,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优化氢气提纯技术,提高副产氢利用效率。聚焦氢气储运和燃料电池应用等领域涉及的碳纤维、催化剂、全氟磺酸聚合物树脂等关键材料,加快相关材料的研制生产。发挥上海化工区管道输氢成本优势,拓展氢燃料电池客车、货车、叉车等运营场景。

第二,打造宝山氢源供应与综合应用基地,发挥宝武集团大规模钢铁冶金制氢能力,为宝山区发展氢能产业提供氢源支撑,持续吸引氢能优势企业,形成氢能产业发展新动能。鼓励宝武集团与高校联合打造氢能研发创新生态,延伸宝山地区氢能源产业链,促进产业链之间的资源融合与良性互动,建设氢能关键核心零部件生产制造基地,打造宝山区氢能重卡、氢能科技产业园区综合应用示范场景。

第三,建设临港氢能高质量发展实践区。依托临港新片区“国际氢能谷”,聚焦燃料电池整车、热电联供等,形成氢能动力产业发展生态,建立跨界融合的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体系。建设氢能燃料电池动力的中运量公共交通线路,布局氢能燃料汽车整车制造,抢占氢燃料汽车发展先机,推动示范应用,高水平建设中日(上海)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

第四,建设嘉定氢能汽车产业创新引领区。以嘉定氢能港、新能港、环同济大学科技园为载体,鼓励区域内高校、研究机构及龙头企业,聚焦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研发、产学研孵化及生产制造,打造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创新引领区。建设氢燃料电池汽车计量测试国家级平台、燃料电池汽车及加氢站数据监测市级平台、搭建国内外氢能产业交流沟通平台。

第五,建设青浦氢能商业运营示范区。围绕区域物流产业规模优势和物流配送网络优势,搭建物流领域道路和非道路氢能车辆(含载货、牵引、叉车等)商业化应用场景。依托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地理优势,拓展氢能公交、氢能船舶运营示范场景。探索物流园区、工业园区等封闭园区内自用加氢设施的应用。(林  楚


文件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