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2022世界机器人大会取得丰硕成果

日期:2022/09/02   来源:机电商报   
  摘要:本次大会以“共创共享 共商共赢”为主题,聚焦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围绕“机器人+”应用行动,为全球机器人产业搭建了一个产品展示、技术创新、生态培育的高端合作交流平台。

8月18—21日,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主办的2022世界机器人大会在京召开。本次大会以“共创共享 共商共赢”为主题,聚焦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围绕“机器人+”应用行动,为全球机器人产业搭建了一个产品展示、技术创新、生态培育的高端合作交流平台。

大会共设三大主题峰会,46场专题论坛、国际双多边会议及配套活动,图灵奖得主、两院院士、知名专家和行业精英等300多位嘉宾聚焦学术前沿和产业发展,分享洞察与远见。

大会汇聚展出了136家企业及科研机构的500余款先进技术和产品,发布了一体化关节模组、智能咽拭子采集机器人、室外喷涂机器人和腹腔镜手术机器人等36款全球首发新品,集中展示了30家减速器、控制器、操作系统等核心零部件产业链攻关成果,展现出机器人正在深度融入制造、农业和医疗等行业应用场景。

大会发布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22)》显示,2021年,我国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超过1300亿元,工业机器人产量达36.6万台,比2015年增长了10倍,稳居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10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加快成长壮大,工业机器人已在汽车、电子、机械等领域普遍应用,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在教育、医疗和物流等领域大显身手,不断孕育出新产业、新模式和新业态。

在本次大会设置的“领航峰会”上,来自产、学、研各领域大咖齐聚首,共话巅峰,为机器人未来发展领航。

陈肇雄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


机器人发展贵在融合创新。第一,机器人技术加速融合迭代,成为科技创新重要“催化剂”;第二,机器人产业力量日益壮大,成为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助推器”;第三,机器人应用边界加速拓展,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新蓝海”。

机器人发展重在产用互促。一是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二是打造系列高端产品;三是推动应用示范推广;四是助力行业创新发展。此外,机器人发展成在协同共建。一是集智攻关关键核心技术;二是持续优化产业高端供给;三是着力提升应用广度深度;四是携手共建开放产业生态。


Joseph Sifaki

法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开发自主系统是向通用人工智能迈出的一大步,我们离通用人工智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让机器拥有和人类一样的环境感知,它们必须能够逐步建立关于周边环境的知识,尤其是把学习、推理、具体的感观信息和符号知识相结合,这是当今人工智能面临的主要问题。

自主系统是由多个自主智能体构成的,反思是个非常重要的功能,人类是基于感知信息来推理、建立模型,生成外部环境的符号信息和模型,基于这个模型,可以做出决策。对于未来的自主系统来说,非常重要的一点是知识的利用。这是系统的主动响应部分,它的实现方法是利用和生成知识。

为了实现自主系统的愿景,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新的工程基础。同样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摈弃一种观念,即我们建立一个系统,一旦证明它是正确的,我们就不会变动。对于很多结果来说,设计阶段不可能实现系统的正确性,但通常系统的更新,对软件而言也很关键。此外,我们还可以设置一些监视器,应用运行时间保障技术。这样,系统能在它的生命周期内不断演进。


张   钹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名誉院长

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是完全两个独立的领域,属于两个独立学科。人工智能的目标是用机器来模仿人类的智能行为,所以它追求相似性。机器人模拟人类的智能行为只是他的手段之一,它的目标是设计一个机器来协助人类完成某种任务。第一代人工智能的主要方法是知识驱动,第二代人工智能最主要的方法是数据驱动,这两个方法都有片面性,必须把这两个方法结合起来,才有可能发展安全、可靠、可信的智能机器人。从技术层面来讲,有三方面的工作能解决机器人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一是研究新的分析工具。二是利用深度学习工作方法。三是仿真模拟,通过实验、模拟,发现问题然后解决。



龚   克

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

我们把智能机器人拆成3个词:智能、机器、人,多学科融合在机器人身上。未来是人机融合,机器人在任何形态下都是跟人友好合作的,机器人或者机器都将成为人类的好朋友,在某种意义上两者是平等的合作关系。“宛如同类”是一个很精巧的词,未来机器人还将为人类服务,机器人会比以前服务得更好,让人感觉更亲切。例如养老服务机器人就更需要这样一种状态,另外,它还需要有一定智能,需要有比较精准的判断感知,比较正确的决策等。



王天然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器人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机器人造出来是为了在某些环境下代替人做艰苦的劳动或者其他作业,它的目的不是跟人争夺。那些故意把人和机器人对立起来的说法是不正确的。所以人和机器人到底应该是什么关系?我觉得它能替你服务,最好是伙伴关系,最好是它宛如同类。就比如它是机器我是人,但我们感觉好像是同类,虽然是机器,但它能更好地为我服务,而不是统治我。机器人的未来形态可能有相当多结果,因为现在人对机器人有非常多的幻想。如果真的有人造肌肉,可以代替现在的钢铁机械臂,那将是颠覆性的变革。



乔   红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

人机融合,先是服务于人,后来才是做一些替代工作。我们的项目课题里有提机器人发育,智能发育的概念。“发育”这个词我觉得有点超前,但是我们还是期望人和机更近一点。机器人里面用到人工智能,但并不全是人工智能,它的本体是一个机器结构,不是简单智能问题。机器做不到的时候,人工智能和控制可以帮助我们。(林  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