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商务部回应近期经贸热点 多措并举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

日期:2023/05/16   来源:机电商报   
  摘要:在近日召开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王受文介绍了我国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有关情况。他不仅解读了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政策措施,介绍了政策对外贸企业提供的支持保障,还针对如何提升加工贸易水平,如何扩大进口给出明确路径。


在近日召开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王受文介绍了我国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有关情况。

他不仅解读了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政策措施,介绍了政策对外贸企业提供的支持保障,还针对如何提升加工贸易水平,如何扩大进口给出明确路径。

稳规模优结构

2023年以来,我国外贸形势非常严峻。各地方、各部门、各企业密切合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稳订单、拓市场。一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实现4.8%的增长,“开门稳”实属不易。

“但我们必须看到,我国外贸形势依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王受文分析,外需的不确定性仍然是最大制约因素。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全球经济增长率由2.9%下调至2.8%,并预测发达经济体增速放缓将非常明显。从2022年10月到2023年2月,我国外贸出口(以美元计)持续负增长。从经营主体来看,我国外贸企业也面临去国外参展不便、贸易风险继续上升和经营压力增加等困难。

王受文介绍,在上述背景下,4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了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政策措施。政策分为两大方面,一是稳规模,二是优结构。

其中,“稳规模”包括三项内容。一是努力创造贸易机会,包括在国内广泛恢复线下展,提高APEC商务旅行卡办理效率,推进国际客运航班稳妥有序恢复等。二是稳定重点产品贸易,包括帮助汽车企业建立和完善国际营销服务体系,保障大型成套设备项目合理资金需求,加快修订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三是稳定外贸企业,包括研究设立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基金二期,鼓励银行和保险机构扩大保单融资增信合作,积极满足中小微企业对外贸融资的需求,加快拓展产业链承保等一系列具体措施。

“优结构”包含两项内容。一是优化贸易方式,引导加工贸易向中西部、东北地区进行梯度转移;修订边民互市贸易管理办法,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开展全球贸易数字化领航区发展;指导相关商会协会适应绿色环保要求,制定外贸产品绿色低碳标准,指导企业用好跨境电商零售出口相关税收政策等。二是优化外贸发展环境,发挥好预警体系和法律服务机制作用,深入推进“单一窗口”建设,进一步便利出口退税办理,提升口岸通关效率,高质量实施已经生效的自由贸易协定,编发重点行业应用指南等。

王受文表示,商务部将会同地方和有关部门,密切跟踪外贸运行情况,做好形势分析研判,抓好政策落实,稳住外贸规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对外贸易结构,为企业赋能。

为外贸企业提供保障

帮助企业稳订单、拓市场是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重要一步。王受文表示,商务部等部门对外贸企业提供的支持保障主要包括4个方面。

第一,办好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等展会。5月5日,第133届广交会顺利落下帷幕,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办展的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23年一季度,商务部进行备案或审批的各类展会共计186个,这些展会帮助企业实现了供采对接。

在便利商务人员往来方面,民航部门针对国际航班较少、票价较贵的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目前我国对外的国际航班已经恢复到疫情前近三成的水平。对于签证方面遇到的困难,外交部等部门正在推动有关国家对中国企业申办签证给予便利。同时,我国也在积极为外国企业来中国提供便利,例如,APEC商务旅行卡替代签证自5月1日起正式实施,并且相关部门正在进一步研究优化远端检测的措施。

在持续深化贸易创新方面,王受文特别提到,电子商务不仅突破了时间限制、空间限制,帮助中外采购商、供应商足不出户就能实现供需对接,还有助于企业建立自己的品牌、销售渠道,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综合竞争力。商务部将扎实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开展品牌培训、规则和标准建设、海外仓高质量发展等工作。

在支持企业开拓多元化市场方面,商务部将针对重点市场发布国别贸易指南,并充分利用和多个国家建立的“一带一路”项下贸易畅通工作组机制,推动解决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拓市场方面所遇到的困难。驻外使领馆、经商机构也会为企业加大服务力度,特别是对中小微企业开拓“一带一路”市场,提供支持和便利。

提升加工贸易水平

王受文介绍,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加工贸易实现了长期快速的发展。1981年,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只有25亿美元,到2022年已达到1.3万亿美元,年均增长率16.5%,加工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比重最高曾达到53%。

由于我国的比较优势发生变化,一些“两头在外”的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开始转移到其他地区。受贸易摩擦影响,加之我国一般贸易发展更迅速、后劲更足,目前加工贸易在我国贸易中的比重降到20%左右,但这并不意味着加工贸易的作用减小了。

王受文强调,加工贸易在促进我国对外开放、产业升级,国内外两个市场融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以及稳定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提升加工贸易水平。为此,商务部将采取一系列措施支持加工贸易健康稳定发展。

第一,推动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做好加工贸易承接地培育,强化政策支持,完善对接机制。过去加工贸易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是因为其“两头在外”,沿海地区有运输费用优势。现在沿海地区劳动力成本上涨,加工贸易转向内地,虽然距离远,但更有劳动力成本优势。

“我们在这方面所做的努力已经起到较好的效果,2022年中西部、东北地区加工贸易占全国加工贸易的比重提高到29.4%,而2017年只有22%左右。”王受文举例道,重庆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2022年笔记本电脑产量达到7400万台;四川、成都、安徽、合肥建成了较有规模的智能制造和集成电路方面的加工贸易产业,解决了大量就业。下一步,要继续在现有基础上支持加工贸易向中西部、东北地区转移。

第二,促进保税维修等新的加工贸易业态发展。以保税维修为例,这一新业态有利于提升售后服务,延长价值链,但需要高技能劳动力。待维修的产品通常价值较高、体积不大,对运输费用不敏感,因此在中西部、东北地区维修更有劳动力成本优势。

截至2022年年底,我国已有228个保税维修项目落地20多个省市,总货值超过311亿美元,带动高质量就业4万人。根据当前规定,综合保税区内可开展8个大类70个税号产品的全球维修。同时,政策正在研究,在综合保税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外,鼓励有优势的地方开展重点加工贸易的保税维修试点。

第三,继续发挥好加工贸易大省的主力军作用。2022年我国前十大加工贸易省市所占的加工贸易比重达80%,加工贸易产业集聚区优势集中。这些地区要进一步加强对重点加工贸易企业的服务,特别是在用能、用工和信贷支持等方面提供支持保障。

第四,针对加工贸易当前遇到的实际困难,适时出台相关政策。2023年以来,商务部已召开多场座谈会,开展多地调研走访,梳理出加工贸易发展当前面临的困难。商务部将征求各方意见,研究制定政策措施。

多措并举扩大进口

扩大进口不仅对中国经济作出贡献,也有利于出口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国消费市场容量大、层次多、后劲足,具有巨大的潜力。根据WTO不完全统计,中国是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出口市场。2022年,我国进口总额达到2.7万亿美元,占全球进口总额的近11%,中国已连续14年成为世界第二大进口市场。

下一步,我国将继续采取一系列措施扩大进口。一是扩大进口市场。2023年我国对1020项商品实行了进口暂定税率,比此前向WTO承诺的税率更低。目前中国进口平均关税在7%左右,远低于发展中国家10%左右的进口平均关税。同时,我国与2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19个自由贸易协定,这意味着相关进口产品的关税降至零。此外,我国充分发挥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的积极作用,保障大宗产品进口稳定,增加国内所需要的能源资源产品、农产品、消费品等进口。更重要的是,我国还支持先进技术重要装备和关键零部件的进口,以此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二是发挥进口展会平台作用。进博会、消博会和广交会进口展等平台为外国产品供应商提供了和中国消费者直接见面的机会。4月15日,财政部、海关总署和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2023年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期内销售的进口展品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对2023年举办的广交会在商务部确定的展期内销售的免税额度内的进口展品免征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目前,我国已有13个展会享受这项优惠。

三是培育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我国已经设立了43个进口示范区,其中仅2022年就设立了29个。这些示范区的建设有助于积累经验,便利其他地方扩大进口。

四是全面提升进口便利化水平。商务部等部门联手推动拓展“单一窗口”服务功能,推进贸易便利化走深走实,推动各进口口岸互学互鉴,进一步提高进口货物流转效率,减轻企业负担。(何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