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大飞机开启常态化商业运行
5月28日,国产大飞机C919大型客机圆满完成商业载客首飞。这是中国航空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飞行,标志着C919的“研发、制造、取证、投运”全面贯通,历经16年的研制工作取得重大成果。
大型客机制造因技术复杂和尖端,被誉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是一项跨学科、跨行业、跨地域的复杂系统工程。十多年来,全国20多个省市,1000多家企事业单位,30余万人的大团队开展大协作,共同参与到大飞机的研制中。
从立项、下线到首飞、取证、交付、正式投入商业运营,中国的大飞机梦一步步坚定地变为现实。2015年11月2日,C919大型客机首架机总装下线,2017年5月5日在浦东国际机场成功首飞。2022年,C919大型客机获得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完成了商业运营前最重要的一次大考。
2023年5月28日上午10时32分,中国东方航空使用中国商飞全球首架交付的C919大型客机,执行MU9191航班,从上海虹桥机场飞往北京首都机场。中午12时31分,飞机顺利抵达北京首都机场,并穿过象征民航最高礼仪的“水门”,C919首次商业载客飞行圆满完成。
作为我国首次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式干线客机,C919大型客机选用完全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国产客舱座椅。客舱内2.25米的过道高度,能让旅客感受到舒适的顶部和前方充足的视觉空间。目前,C919的全球订单已经超过1000架。
工信部部长金壮龙在致辞中向参与C919大型客机项目研制、试飞、审定、运营、保障的各单位和全体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他说,发展国产大飞机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承载着国家意志、民族梦想、人民期盼。
“展望未来,我国大飞机事业任重而道远,加快规模化、系列化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繁重。”金壮龙指出,要继续发扬“长期奋斗、长期攻关、长期吃苦、长期奉献”的优良作风,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把确保安全运营与加强服务保障摆在更重要位置,一以贯之,锲而不舍,攻坚克难,久久为功,奋力谱写中国大飞机事业发展新篇章。
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表示,C919大型客机正式商业运营,开启了上海航空工业市场化、产业化的新征程。要抓住这一重要契机,充分发挥上海产业基础雄厚、配套体系完善、专业人才集聚的优势,支持中国商飞当好民用航空“链长”,加快航空科技和产业创新发展,不断提升航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的航空产业集群。要充分发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功能优势,加快集聚高端航空资源要素,全力支持航空运输企业优化运力结构、提升服务质量、拓展国际市场,打造成为世界级超级承运人,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航空出行需求。
中国民用航空局局长宋志勇说,C919大型客机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我国大飞机事业进入了新的篇章。要持续关注C919安全运行情况,强化大局意识,增强协同配合,确保实现安全、稳妥、可靠运行,为国产大飞机规模化、系列化、产业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夏小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