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2030年我国基本建成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日期:2023/07/10   来源:机电商报   
  摘要: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聚焦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新能源汽车“找桩难”“进小区难”“公路充电难”的难点堵点,提出了操作性强、务实管用的解决措施。

伴随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消费者对充电基础设施的需求大量涌现。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聚焦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新能源汽车“找桩难”“进小区难”“公路充电难”的难点堵点,提出了操作性强、务实管用的解决措施。业内专家表示,《指导意见》将对我国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构建、交通运输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及交通强国建设等方面发挥巨大推动作用。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不断完善,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关键零部件制造能力不断增强,整车性能和产品力大幅提高,产销规模位居全球第一,已进入规模化快速发展新阶段。截至2022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310万辆,突破1000万辆大关,同比增长67%。

新能源汽车产业提速的同时,配套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数量最多、服务范围最广、品种类型最全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根据中国充电联盟统计,截至2023年5月,我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635.6万台。

“公共充电桩主要集中在东部经济发达省份,与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强关联,且充电运营行业集中度较高,排名前15位的运营商占全社会公共充电桩总量的94.1%。”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秘书长王耀介绍,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充换电技术标准体系,当前充电技术主要包括交流慢充、直流快充、大功率充电、无线充电和换电等,有力支撑了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推广应用。

着眼未来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电动汽车快速增长的趋势,充电基础设施仍存在布局不够完善、结构不够合理、服务不够均衡和运营不够规范等问题。王耀举例道,如老旧小区由于停车位紧张、电力容量不足等问题无法按需配建私人充电桩,部分小区还存在物业不配合提供证明材料等情况,导致用户无法安装私人充电桩;公共充电桩充电体验不佳,充电桩位置查找难、充电场站环境差、充电桩故障率高、充电车位被占用等问题尤为突出;高速服务区节假日充电排队时间长,难以满足人民群众远距离出行的充电需求等。

根据《指导意见》提出的发展目标,到2030年,我国基本建成覆盖广泛、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和功能完善的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有力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出行充电需求。建设形成城市面状、公路线状、乡村点状布局的充电网络,大中型以上城市经营性停车场具备规范充电条件的车位比例力争超过城市注册电动汽车比例,农村地区充电服务覆盖率稳步提升。充电基础设施快慢互补、智能开放,充电服务安全可靠、经济便捷,标准规范和市场监管体系基本完善,行业监管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技术装备和科技创新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王耀从4个方面对《指导意见》进行了分析。一是软硬件结合解决“找桩难”。针对公共充电设施整体利用率低和人民群众“找桩难”这一矛盾,《指导意见》提出,分级推进、重点突破,加快充电基础设施网络有效覆盖。城市充电网络要大力推进车桩位一体化模式,各类停车场景全覆盖;信息互通、充电共享,探索创新商业模式;积极探索在车流量较大区域、重大节假日期间等适度投放移动充电基础设施,示范建设无线充电线路及车位。

二是多措并举解决“进小区难”。当前居民区充电难问题较为突出,部分有固定车位的居民建桩难,大部分居民区尚未配建公共充电桩,老旧小区存在电力增容难和停车位紧缺的双重困难。对此,《指导意见》提出,在既有居住区加快推进固定车位充电基础设施应装尽装,推进智能有序充电桩加速应用,鼓励储充一体桩、私桩共享、居住区公共充电基础设施等模式的应用;鼓励居住区充电基础设施“统建统服”,统一提供建设、运营、维护等服务;将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纳入老旧小区基础类设施改造范围,同步开展配套供配电设施建设;新建居住区要明确建设单位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充电基础设施配建要求,各地方主管部门要严格验收,确保固定车位按规定100%建设充电基础设施或预留安装条件。

三是补齐短板解决“公路充电难”。针对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公路服务区平日充电利用率低、节假日无法满足充电需求的矛盾,《指导意见》提出,创新商业模式,鼓励大功率充电技术、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在高速服务区及公路沿线场站应用,强化路网关键节点的充电服务能力;推进国家高速公路网充电基础设施覆盖度,既要加快重点城市之间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布局,也要推进既有充电基础设施改造升级,还要加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充电网规划建设;营造良好的投资氛围,鼓励多方合作,有效借助金融产品力量,积极探索合理的投资回报机制,通过产业的资产数字化服务,科技引领金融支持新能源汽车新基建。

四是守住安全底线加强行业规范。当前,充电基础设施发展较快,充电运营、充电设备市场竞争激烈,亟待加强行业规范管理。为此,《指导意见》提出,完善充电基础设施生产制造、安装建设、运营维护企业的准入条件和管理政策,以规范管理和服务质量为重点构建评价体系,推进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及场站的评价应用,推动建立充电设备产品质量认证运营商采信制度;推进行业自律,落实充电运营企业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充电设施运维管理体系,明确长期失效充电桩的认定标准和管理办法;明确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和充电基础设施生产企业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严格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安装质量安全管理,建立火灾、爆炸事故责任倒查制度;引导充电基础设施投资运营企业投保产品责任保险。

王耀表示,《指导意见》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为目标,从建设、运营、维护等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提出相关要求。在《指导意见》的指引下,相关行业、产业链应加强新技术、新模式的创新应用,加快构建统一的标准体系,全面提升充换电基础设施服务网络的服务保障能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出行充电需求。(何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