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2024年上海市将稳步扩大电力直接交易规模

日期:2023/12/28   来源:机电商报   
  摘要:《通知》指出,2024年,上海市的电力直接交易规模将在上年基础上稳步扩大,交易方式主要有双边协商交易、挂牌交易、集中竞价交易和滚动撮合交易。

为有序推进上海市电力运行和市场化改革工作,近日,上海市经信委、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印发 《2024年上海市电力直接交易工作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2024年,上海市的电力直接交易规模将在上年基础上稳步扩大,交易方式主要有双边协商交易、挂牌交易、集中竞价交易和滚动撮合交易。

在电量规模方面,《通知》提出,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中长期交易工作要求,根据2023年直接交易市场主体的注册交易情况和市场购电需求、2024年电力供需形势分析,综合考虑燃煤发电电量以及电网迎峰度夏(冬)等电力供需情况,2024年上海市电力直接交易规模在上年基础上稳步扩大,每次交易开展前,交易规模可根据市场主体上报的相关需求用电量确定。

《通知》规定,电力直接交易的参与市场主体由电力用户、售电公司和发电企业3方组成。《通知》在电力用户方面做出3项规定。一是工商业用户原则上全部放开,持续推动10千伏及以上工商业用户进入市场。市场交易用户原则上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作为市场主体进行注册绑定和参与市场交易。

二是有自备电厂的用户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注册成为合格市场主体后,有序推进其自发自用以外电量按交易规则参与交易。有自备电厂的用户从电网月购电量不得超过前3年该月从电网购电量的平均值。

三是高耗能用户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最新相关规定有序参与市场。

《通知》对售电公司也提出明确要求,一是连续12个月未在本市进行实际交易的售电公司,上海电力交易中心征得政府主管部门同意后暂停其交易资格,重新参与交易前须再次进行公示。

二是售电公司应持续满足注册条件,并按要求通过电力交易平台披露持续满足注册条件的信息和证明材料。

三是未持续满足注册条件,且未在规定时间内整改到位的,经政府主管部门和能源监管机构调查确认后,启动强制退出程序。

发电企业方面,《通知》规定,上海市燃煤发电电量原则上全部进入电力市场,相关燃煤发电企业应严格按照《通知》要求的中长期签约比例开展交易,其中,长期签约电量由直接交易和电网企业代理购电等组成。其他进入电力市场的电源及电量由上海市发展改革委根据国家政策和电力供需、电力市场建设和代购电方案等情况统筹确定。

在电力交易组织方面,《通知》规定,上海电力交易中心严格按照国家电力中长期交易相关要求,负责组织开展2024年直接交易工作。交易周期以年度交易为主,月度、月内交易(包括旬、周、多日等)为辅。考虑年度交易的交易窗口期,可不开展2024年1月的月度交易。电力中长期交易严格执行国家高比例签约、分时段交易等相关要求,充分发挥中长期交易保供稳价“压舱石”作用。

《通知》明确的交易方式主要有:双边协商交易、挂牌交易、集中竞价交易和滚动撮合交易。在双边协商交易时,发用双方可在申报分时段电量后,选择电力交易平台提供的典型曲线形成各自的分时段曲线;在集中竞价、挂牌交易和滚动撮合交易时,分时段成交电量可暂时根据适应普遍需求的等比例原则均分形成。

在交易价格机制方面,《通知》作了如下规定。

一是直接交易用户的电价由发电企业与售电公司、用户的市场交易电价(即上网电价),上网环节线损费用,输配电价,系统运行费用、政府性基金及附加等组成。

二是系统运行费用包括辅助服务费用、抽水蓄能容量电费、天然气发电容量电费和电力保障综合分摊费用等。其中,电力保障综合分摊费用由本市价格主管部门确定,按月由全市全体工商业及其他用户分摊或分享。辅助服务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两个细则”要求,由相关市场主体分担共享。

三是燃煤发电交易电价上下浮动原则上均不超过20%,高耗能企业市场交易电价不受上浮20%限制。

四是做好交易电价与分时电价政策衔接。交易双方签订分时段合同,应约定分时段交易电价。市场交易合同未申报用电曲线和市场电价峰谷比例低于本市指导价的,结算时按本市分时电价、季节性电价政策规定的时段划分及浮动比例执行。

五是电力直接交易的相关价格均为电量电价,不含煤电容量电费分摊费用;批发侧燃煤发电企业的容量电费通过用户电价中的系统运行费用进行疏导。煤电企业要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建立煤电容量电价机制的通知》相关要求,保持煤电价格基本稳定。

六是在落实现行煤电上网电价机制基础上,鼓励相关主体在电力中长期合同中设立交易电价与上下游商品市场价格挂钩的联动条款,建立健全不同周期的市场化价格浮动机制,确保市场交易电价能涨能跌并能真实反映上下游商品市场价格变化,更好地保障能源稳定供应。

七是鼓励探索建立多年合同价格调整机制,合同签约价格较实际市场价格偏离较大时,相关主体可协商调整合同执行价格。(林  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