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多措并举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日期:2024/01/16   来源:机电商报   
  摘要: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到2027年我国传统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和融合化发展目标。

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南意见》),提出了到2027年我国传统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和融合化发展目标。


明确发展目标

传统制造业是我国制造业的主体,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已形成了世界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体系最完整、国际竞争力较强的发展优势,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创造税收的重要来源、开展国际贸易的重要领域。石化化工、钢铁、有色、建材、机械、汽车、轻工和纺织等传统制造业增加值占全部制造业的比重近80%,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的重要基础。

与此同时,我国传统制造业“大而不强”“全而不精”问题仍然突出,低端供给过剩和高端供给不足并存,创新能力不强、产业基础不牢,资源约束趋紧、要素成本上升,巩固提升竞争优势面临较大挑战,需加快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实现转型升级。

《指南意见》提出的总体发展目标是:到2027年,传统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和融合化发展水平明显提升,有效支撑制造业比重保持基本稳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进一步巩固增强。具体来看,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和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0%和70%,工业能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3年下降13%左右,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超过57%。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指南意见》从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着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4个方面,提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迈向价值链中高端。

在先进适用技术应用方面,鼓励以企业为主体,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机构,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率;优化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和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制造业领域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布局;完善科技成果信息发布和共享机制,制定先进技术转化应用目录,建设技术集成、熟化和工程化的中试和应用验证平台。

在产业结构优化方面,推动传统制造业优势领域锻长板,推进强链延链补链,加强新技术新产品创新迭代;支持传统制造业深耕细分领域,孵化新技术,开拓新赛道,培育新产业;持续巩固“去产能”成果,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完善高耗能、高排放和低水平项目管理制度,科学细化项目管理目录,避免对传统制造业按行业“一刀切”。

在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方面,支持企业聚焦基础零部件、基础元器件、基础材料、基础软件、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薄弱领域,加快攻关突破和产业化应用;深化重点产品和工艺“一条龙”应用,强化需求和场景牵引;促进整机(系统)和基础产品技术互动发展,支持企业运用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实施技术改造,扩大创新产品应用市场。

在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方面,聚焦消费升级需求和薄弱环节,大力开发智能家居、绿色建材、工艺美术、老年用品和婴童用品等领域新产品;推动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增加高端产品供给,加快产品迭代升级,分级打造中国消费名品方阵;实施卓越质量工程,推动企业健全完善先进质量管理体系;加快企业品牌、产业品牌和区域品牌建设,持续保护老字号,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制造”高端品牌。


加快数字技术赋能

《指南意见》指出,要加快数字技术赋能,全面推动智能制造,具体从大力推进企业智改数转网联、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网络化协同和推动产业园区和集群整体改造升级3个方面入手。

《指南意见》要求,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和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制造全过程、全要素深度融合。支持生产设备数字化改造,推广应用新型传感、先进控制等智能部件,加快推动智能装备和软件更新替代。以场景化方式推动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探索智能设计、生产、管理和服务模式,树立一批数字化转型的典型标杆。加快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智改数转网联在中小企业先行先试。完善智能制造、两化融合和工业互联网等标准体系,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智能制造等贯标,提升评估评价公共服务能力。

《指南意见》鼓励龙头企业共享解决方案和工具包,带动产业链上下游整体推进数字化转型。推动工业互联网与重点产业链“链网协同”发展,充分发挥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和平台作用,开展协同采购、协同制造、协同配送、产品溯源等应用。支持重点行业建设“产业大脑”,汇聚行业数据资源,推广共性应用场景,服务全行业转型升级和治理能力提升。

《指南意见》还提出,推动国家高新区、科技产业园区等升级数字基础设施,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探索共享制造模式。以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为引领,推动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促进资源在线化、产能柔性化和产业链协同化。探索建设区域人工智能数据处理中心,提供海量数据处理、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开发等服务。探索平台化和网络化等组织形式,发展跨物理边界虚拟园区和集群,构建虚实结合的产业数字化新生态。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为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指南意见》从组织领导、财税支持、金融服务和人才供给4个方面提出要求。

首先,加强组织领导。在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领导下,加强战略谋划、统筹协调和重大问题研究,推动重大任务和重大政策加快落地。各地区各部门协同联动,细化工作举措、出台配套政策、抓好推进落实。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加强政策宣贯、行业监测、决策支撑和企业服务。

其次,加大财税支持。加大对制造业技术改造资金支持力度,以传统制造业为重点支持加快智改数转网联。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支持传统制造业企业参与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培育和评定,按规定充分享受财政奖补等优惠政策。落实企业购置用于环保、节能节水、安全生产专用设备所得税抵免政策,引导企业加大软硬件设备投入。

再者,强化金融服务。充分利用现有相关再贷款,为符合条件的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重点项目提供优惠利率资金支持。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导向计划等政策作用,引导银行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加大对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信贷支持。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支持符合条件的传统制造业企业通过股票、债券等多种融资方式进行技术改造或加大研发投入。

最后,扩大人才供给。优化传统制造业相关中职、高职专科、职业本科专业设置,全面实践中国特色学徒制。实施“制造业人才支持计划”,推进新工科建设,布局建设一批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专业特色学院,建设“国家卓越工程师实践基地”,面向传统制造业领域培养一批数字化转型人才、先进制造技术人才、先进基础工艺人才和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师队伍。(何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