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近日联合印发《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等目标。
我国是工业大国,2023年全部工业增加值39.9万亿元,占GDP31.7%,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超过30%,连续14年位列全球第一。2023年末,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已经超过167万亿元,多种关键设备保有量全球领先,如工业机器人保有量占全球1/3,新增装机量超过全球总量的一半;风电等新能源设备装机量连续多年保持全球第一。
随着新型工业化深入推进,工业领域对先进设备的需求将持续增长,是大规模设备更新的重点领域。工信部指出,推动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有利于扩大有效投资,有利于推动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升,对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实施方案》提出的目标是:到2027年,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0%和75%,工业大省大市和重点园区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重点行业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基本退出、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节能水平,本质安全水平明显提升,创新产品加快推广应用,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高。
《实施方案》提出了4个方面的行动任务,包括实施先进设备更新行动、数字化转型行动、绿色装备推广行动和本质安全水平提升行动。
在实施先进设备更新行动方面,首先要加快落后低效设备替代。针对工业母机、农机、工程机械和电动自行车等生产设备整体处于中低水平的行业,加快淘汰落后低效设备、超期服役老旧设备。重点推动工业母机行业更新服役超过10年的机床等;农机行业更新柔性剪切、成型、焊接、制造生产技术及装备等;工程机械行业更新油压机、折弯机、工艺陈旧产线和在线检测装备等;仪器仪表行业更新数控加工装备、检定装备等;纺织行业更新转杯纺纱机等短流程纺织设备,细纱机和自动络筒机等棉纺设备;电动自行车行业更新自动焊接机器人、自动化喷涂和烘干设备、电动或气动装配设备、绝缘耐压测试仪,以及循环充放电测试仪等。
其次,更新升级高端先进设备。针对航空、光伏、动力电池和生物发酵等生产设备整体处于中高水平的行业,鼓励企业更新一批高技术、高效率和高可靠性的先进设备。重点推动航空行业全面开展大飞机、大型水陆两栖飞机及航空发动机总装集成能力、供应链配套能力等建设;光伏行业更新大热场单晶炉、高线速小轴距多线切割机、多合一镀膜设备和大尺寸多主栅组件串焊机等先进设备;动力电池行业生产设备向高精度、高速度、高可靠性升级,重点更新超声波焊接机、激光焊接机、注液机和分容柜等设备;生物发酵行业实施萃取提取工艺技改,更新蒸发器、离心机、新型干燥系统和连续离子交换设备等。
再者,更新升级试验检测设备。在石化化工、医药、船舶和电子等重点行业,围绕设计验证、测试验证、工艺验证等中试验证和检验检测环节,更新一批先进设备,提升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重点推动设计验证环节更新模型制造设备、实验分析仪器等先进设备;测试验证环节更新机械测试、光学测试和环境测试等测试仪器;工艺验证环节更新环境适应性试验、可靠性试验、工艺验证试验、安规试验等试验专用设备,以及专用制样、材料加工、电子组装和机械加工等样品制备和试生产装备;检验检测环节更新电子测量、无损检测和智能检测等仪器设备。
针对数字化转型行动,《实施方案》提出,要推广应用智能制造装备,以生产作业、仓储物流和质量管控等环节改造为重点,推动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增材制造装备、工业机器人、工业控制装备、智能物流装备,以及传感与检测装备等通用智能制造装备更新。重点推动装备制造业更新面向特定场景的智能成套生产线和柔性生产单元;电子信息制造业推进电子产品专用智能制造装备与自动化装配线集成应用;原材料制造业加快无人运输车辆等新型智能装备部署应用,推进催化裂化、冶炼等重大工艺装备智能化改造升级;消费品制造业推广面向柔性生产、个性化定制等新模式智能装备。同时,还要加快建设智能工厂和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绿色装备推广行动,《实施方案》要求,推动石化化工、钢铁、有色和建材等重点用能行业、重点环节,应用推广节能、节水和环保等绿色装备;推动电机、变压器、锅炉和泵等重点用能设备更新换代;加大工业固废处理设备设施更新升级。
针对本质安全水平提升行动,推广应用一批先进适用安全装备,加快推动石化化工老旧装置综合技改、推动民爆行业“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机器人替人”,加强安全应急、消防等领域装备升级改造与配备配置。
为了确保政策有效落地,《实施方案》还提出了4个方面的保障措施。一是加大财税支持。加大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财政支持力度,将符合条件的重点项目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等资金支持范围。加大对节能节水、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专用设备税收优惠支持力度,把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纳入优惠范围。
二是强化标准引领。围绕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制修订一批节能降碳、环保、安全和循环利用等相关标准,实施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化行动,引导企业对标先进标准实施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
三是加强金融支持。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专项再贷款,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支持。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编制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导向计划,强化银企对接,向金融机构推荐有融资需求的技术改造重点项目,加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
四是加强要素保障。鼓励地方加强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要素资源保障,将技术改造项目涉及用地、用能等纳入优先保障范围,对不新增土地、以设备更新为主的技术改造项目,推广承诺备案制,简化前期审批手续。(夏小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