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机械工业运行呈现四大亮点
在8月7日召开的2024 年上半年机械工业经济运行形势信息发布会上,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国机械联”)发布了上半年机械工业经济运行报告。报告提到,上半年,机械工业坚持创新引领和绿色发展,加快培育新动能新优势,一批重大技术装备和创新成果涌现,四大亮点纷呈。
一是新质生产力引领行业提质增效。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机械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已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柱。
上半年,机械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行业合计营业收入占机械工业的比重达81.8%。其中,节能环保及相关产业、新能源汽车及相关产业、高端装备制造及相关产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4.9%、4.3%和2.8%,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10.9%、20.6%和0.2%,增速均高于机械工业总体水平。
二是绿色低碳发展加速产业技术升级。机械工业绿色化发展继续发力,尤其是清洁能源装备快速发展,成为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
上半年,发电机组产量同比增长14.4%,其中风电机组产量占比超过40%,光伏电池产量同比增长17.8%。上半年国内新增发电装机中,新能源占比高达85%。其中,风电新增装机25.8吉瓦,占比16.9%,同比增长12.4%;光伏新增装机102.5吉瓦,占比67.1%,同比增长30.7%。
随着清洁能源装备大型化发展持续推进,供应能力明显提升。中国中车研制出全球最大20兆瓦漂浮式风电机组“启航号”。全球首台1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实现并网发电,刷新已并网风电机组单机容量最大的世界纪录。上海电气研制的全球首台18-20兆瓦级风储荷网机组下线,有效解决了目前风电消纳困难、稳定性差、智能化水平低等问题。我国首个最大规模的风电离网制氢示范项目投入商运,实现了从风到氢全程“零排放”。工程机械电动化趋势加速,上半年电动装载机销量达5114台,已超过过去两年的总和,占国内市场装载机销量的17.7%。
三是创新驱动重大装备取得新突破。机械工业紧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新趋势,积极推进协同创新,开展联合攻关,一批重大技术装备实现新突破。
经过多年联合攻关,我国自主研制的300兆瓦级F级重型燃气轮机首台样机在上海电气集团总装下线,对我国燃气轮机基础学科进步、产业技术发展具有显著的带动作用。徐工发布4000吨级轮式起重机,第7次打破全球最大轮式起重机纪录。世界首台(套)300兆瓦级压气储能电站——湖北应城300兆瓦级压气储能电站示范工程实现并网发电,创造了单机功率、储能规模、转换效率3项世界纪录。沈鼓集团成功研制出国内容量最大的循环气迷宫压缩机,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解决了该类产品长期依赖进口的问题。
四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近年来,面对新变局、新挑战,机械工业聚焦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环节和短板弱项,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和设备的自主研发。
上半年,一批自主研发成果集中涌现,实现了设计自主化、设备国产化。防城港核电站4号机组实现投产发电,标志着中广核“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全面建成,带动上下游数千家核电设备企业实现400多项关键设备自主化,已具备核电整机设备100%国产化能力。国内首台套应用——堆外核测系统“龙眸®核”在海南昌江核电3号机组实现应用,自主研制的玲龙一号衡芯®系统通过验收,对我国核电仪控系统、堆芯测量系统自主化和供应链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国内首台CAP机型核级气动截止止回阀由上海核工院和大连大高阀公司共同研制成功,打破了国外垄断。中国一拖主持完成“无级变速传动系统在线检测关键技术与装备”“大马力拖拉机机液复合无级变速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重型自动动力换挡技术及产业化应用”“园艺电动割草机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4个项目,均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由上海电气装备集团和二重装备公司联合研发的660兆瓦超超临界机组首根国产FB2中压转子材料研制成功,实现了FB2中压转子的国产化和进口替代,标志着我国在高端材料领域取得新突破。中船派瑞氢能自主研制的最大单体产氢量3000标准立方米/小时水电解制氢装备下线,突破了大功率、高电密、宽负载、低电耗等多项前沿科学难题和核心关键技术。国内首台套单堆兆瓦级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装置实现商运,解决了质子交换膜、气体扩散层等关键核心材料及装备国产化“卡脖子”问题。(何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