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光伏行业产能扩张 与价格寒流并存
近日,在温州落幕的光伏行业2024年上半年发展回顾与下半年形势展望研讨会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会上,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深入剖析了行业现状,他指出,2024年上半年,国内光伏行业展现出鲜明的“冰火交织”格局:一方面,多晶硅、硅片、电池及组件的生产规模持续扩大,产量同比增长均超过32%,彰显出行业强劲的产能扩张势头;另一方面,市场价格却遭遇寒流,多晶硅与硅片价格大幅下滑超过40%,电池片与组件价格也紧随其后,跌幅超过15%,反映出市场供需关系的微妙变化。
在出口领域,尽管硅片、电池和组件的出口量分别实现了34.5%、32.1%和19.7%的同比增长,展现出中国光伏产品在全球市场的强劲竞争力,但光伏产品出口总额却出现了35.4%的同比下滑,呈现出“价减量增”的复杂态势。进一步分析出口产品结构,不难发现,硅片与电池片的出口占比有所缩减,而组件的出口占比则逆势上升,这一变化或许预示着国际市场对于光伏组件的需求结构正在发生深刻调整。
王勃华在研讨会上进一步指出,技术层面而言,我国乃至全球电网系统均展现出接纳更多光伏发电的巨大潜力。预计2024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将达到390吉瓦至430吉瓦的高位水平,增长动力主要源自中国、美国、欧洲及印度等关键市场。同时,随着消纳红线放宽至90%、大型光伏基地建设加速、电网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以及多项政策对分布式光伏发展的支持,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预计也将保持强劲增长,预计规模介于190吉瓦至220吉瓦之间。
然而,他也警示到,当前光伏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多晶硅等多个环节的价格已跌破成本线,组件的开标价格持续下滑至每瓦0.7元至0.8元的区间,导致整个产业链陷入亏损困境。已披露半年报预告的主产业链企业中,绝大多数录得净利润亏损,且相比一季度,二季度多数企业的亏损预期进一步加剧。
上半年,国内光伏项目的投产、开工及规划数量均出现显著下滑,同比下降超过75%,并有超过20个项目因各种原因宣布终止、中止或延期。企业开工率普遍下降,其中多晶硅开工率维持在约60%,而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的开工率则徘徊在50%至60%之间。
王勃华深入剖析了这一现象背后的多重原因:首先,传统光伏企业转型困难,而新入局者则缺乏必要的市场沉淀;其次,国际市场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导致光伏产品出口受阻;再者,国内市场需求资源紧张,电力消纳问题依旧棘手。
鉴于当前光伏行业风险的广泛影响,王勃华强调,行业调整必须迅速而有力,以避免问题积重难返。他建议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鼓励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同时呼吁管理部门加强对先进产能建设的引导,地方政府则需谨慎干预市场,避免不合理的救市行为。企业方面,应审慎考虑新投资计划,积极寻求跨界企业退出后遗留的优质产能进行针对性收购。此外,金融机构在提供融资支持时需审慎评估,避免资金流向即将被淘汰的产能,以促进光伏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林 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