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敢担敢贷 用金融活水浇灌科创之花

日期:2024/09/02   来源:机电商报   
  摘要:近日,财政部会同科技部、工信部、金融监管总局印发《关于实施支持科技创新专项担保计划的通知》。

为有效发挥财政资金引领作用,引导银行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撬动更多金融资源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近日,财政部会同科技部、工信部、金融监管总局印发《关于实施支持科技创新专项担保计划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现代科技创新是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高效协同的综合体系。在各类科技创新企业中,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强,发展潜力大,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重要力量。然而,这类企业拥有的知识产权价值普遍较高,缺少足够抵质押物,融资难、融资贵等突出问题。

对此,财政部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于近日联合有关方面印发《通知》,实施支持科技创新专项担保计划,通过进一步发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以下简称“国担基金”)的体系引领作用,提高对科技创新类中小企业风险分担和补偿力度,撬动更多金融资源支持科技创新。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政府性融资担保具有“增信、分险、中介”功能,很多国家都建立了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制度和融资担保机构,着力缓解银行等金融机构“不敢贷、不愿贷、不能贷”等问题。

近年来,财政部会同有关方面持续健全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成立了国担基金,构建了“国担基金-省级再担保机构-市(县)直保机构”的3层组织体系。通过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的介入,与银行原则上按照“二八分险”承担贷款的风险责任,大大降低了银行承担的风险损失。

自2018年成立以来,国担基金再担保业务规模累计4.73万亿元,服务经营主体约420万户次,服务就业人数超4000万人次,为满足普惠领域融资需求、助力小微企业发展壮大、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发挥积极作用。

此次支持科技创新专项担保计划包括总体要求、实施方案和组织实施三部分内容,其中,实施方案明确规定了专项担保计划的支持对象、分险比例、担保费率、担保金额、代偿上限、补偿机制等要求,概括起来,就是“精准、降费、创新、三提高”。

一是聚焦科技创新类中小企业,精准“滴灌”经营主体。着力解决项目有前景、技术有竞争力、发展有潜力、知识产权价值高,但有效抵质押物较少的科技创新类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经反复研究确定了7类支持对象,覆盖面较广,梯度跨度较大,从企业可自行申报纳入“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库”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工信部培育优质企业梯度中较低级别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到创新能力强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中小企业等,均在政策支持范围内。

二是划定担保收费标准“红线”,降低科技创新类中小企业的综合融资成本。明确再担保业务单笔担保金额500万元以上的再担保费率不高于0.5%,单笔担保金额500万元及以下的再担保费率不高于0.3%。鼓励合作机构针对不同风险水平、不同资质的经营主体实施差异化担保费率,逐步将对科技创新类中小企业收取的平均担保费率降至1%以下。

三是创新业务联动模式,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鼓励有条件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探索科技创新担保与股权投资机构的联动模式,带动各类金融资本和社会投资,为科技创新类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科技金融服务。

四是提高分险比例、担保金额、代偿上限,引导金融机构注入更多金融活水。通过将国担基金的贷款责任分险比例从20%提高至不超过40%,单户担保金额上限由1000万元提升至3000万元,代偿率上限从4%提高至5%,有效提升了市(县)直接担保机构对科技创新类中小企业的担保积极性,带动银行将更多金融资源投向科技创新领域。

政府性融资担保行业风险高、收益低,客户群体主要是难以靠自身获得银行信贷支持、资信较弱的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风险抵御能力不足。为支持政府性担保体系可持续健康发展,财政部建立了国担基金风险补偿机制,由中央财政每年安排预算资金,对国担基金因履行政策性职能、保持低费率所产生的代偿支出缺口予以适当弥补。

此次出台支持科技创新专项担保计划,通过财政部门“做加法”,支持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轻装上阵。对于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进一步承担风险带来的资金缺口,财政部门将加大财政补偿力度。

一方面,对于国担基金加大科技创新类中小企业风险分担所新增的代偿,中央财政每年单独测算,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中安排资金,给予国担基金一定的风险补偿。

另一方面,对于支持科技创新类中小企业成效明显、风险代偿压力较大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鼓励地方财政部门结合当地实际,加大对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支持力度,给予适当风险补偿、奖补资金、担保费补贴等支持,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可持续经营。(夏小禾)

文件阅读
    相关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