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2024中国企业500强发榜 经济效益恢复性增长

日期:2024/09/11   来源:机电商报   
  摘要:报告显示,2024中国企业500强中,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企业数量为253家,占比超过50%;有16家企业营业收入超过1万亿元。其中,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营业收入超过3万亿元;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的营业收入超过2万亿元。

9月11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在天津召开2024中国500强企业高峰论坛,并发布了2024中国企业500强相关榜单及其分析报告。这是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自2002年以来第23次向社会发布中国企业500强榜单及其分析报告。

报告显示,2024中国企业500强中,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企业数量为253家,占比超过50%;有16家企业营业收入超过1万亿元。其中,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营业收入超过3万亿元;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的营业收入超过2万亿元。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企联特邀副会长王基铭在会上介绍,2023年是3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以中国企业500强为代表的我国大企业,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迎难而上,砥砺奋进,在保持总体规模稳步增长的同时,发展质量和发展动力都有了新的提升。

此次报告发布的数据呈现出四大特征。一是总体规模小幅增长,经济效益恢复性增长。2024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迈上新台阶,突破了110万亿元大关,达110.07万亿元,较上年500强增长1.58%;入围门槛实现22连升,达473.81亿元,提升3.83亿元;实现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4.51万亿元,增长5.01%,收入净利润率为4.10%,提高0.14个百分点。

同期,世界500强和美国500强的营业收入分别增长0.09%和3.86%,净利润分别增长2.35%和10.03%。由此可见,中国企业500强的营收和利润增长水平好于世界500强,但弱于美国500强。

二是创新驱动发展更加巩固,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2024中国企业500强共投入研发费用1.81万亿元,同口径增长14.89%,研发强度创下1.90%的新高,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业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研发强度持续领先;创新成果产出水平继续提升,企业持有有效专利数、发明专利数分别增长7.66%和19.67%。

同时,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较大进展。2024中国战新企业100强共实现战新业务收入12.79万亿元,增长14.51%;实现战新业务利润9048.14亿元,增长29.53%;战新业务对企业经营总体贡献突出,战新业务收入和利润占比分别达到37.24%和40.15%,分别提升3.65和5.20个百分点。

三是结构调整持续优化,发展的协调性有所增强。中国企业500强中,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企业入围数量持续增加,推动我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作用明显。2024中国企业500强中,新能源设备制造、动力和储能电池、通信设备及计算机制造、半导体及面板制造等企业入围数量达到31家,在过去5年间增加了18家。同时,制造业、服务业和其他行业企业发展齐头并进,对营收总额增长的贡献分别为52.19%、46.14%和1.67%,不同类型企业协调发展。

相比之下,2024美国500强营业收入增长则主要由服务业驱动,其营收总额较上年增长了6997亿美元,其中服务业增长10630亿美元,贡献为151.92%,制造业和其他行业营业收入均大幅下降。

四是跨国经营指数有所回落,中国企业在世界大企业版图中占重要地位。受到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际需求不振以及贸易保护等因素的影响,企业跨国经营面临挑战。2024中国跨国公司100大跨国指数为15.35%,下降0.55个百分点。同期,世界跨国公司100大跨国指数为49.21%,下降2.64个百分点,发展中国家100大跨国指数也下降了3.4个百分点。

相比较而言,我国大企业跨国经营表现出更强的韧性。2024世界500强中,我国内地企业入围125家,位居第2位;汽车及零部件、互联网企业表现亮眼,榜单名次大幅提升。从近5年变化趋势来看,中美两国企业入围数量大体相当,中国企业在世界500强中已占有重要地位。

纵观我国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历程,可以看出,我国企业规模成长迅速,中国500强入围门槛逐年提升。“近年来,我国大企业进入世界500强的数量较快增加,与美国大企业并驾齐驱。但从盈利能力来看,尚存在不小差距。”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党委书记、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朱宏任强调,整体上看,我国大企业需要加快推进结构优化升级步伐,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力求成为技术革命性突破的先锋、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的主力、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标杆。

朱宏任说,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载体。众多企业的实践表明,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企业优化结构的现实途径,转换发展动能的重要选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从近年来中国战新企业100强的情况看,战新业务普遍具有很强的创新驱动发展的特征,对企业推动业务持续成长,切实提升经济效益,发挥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因此,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广大企业要紧密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深入研究相关产业发展规律,进一步找准切入点、突破口,持续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一是加大基础研究投入,着眼原始创新和颠覆式创新,强化科技攻关突破,提升核心竞争力;二是注重科技管理创新,打造科技、产业、金融等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三是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转型升级步伐。

朱宏任还提到,产业链供应链是现代经济的重要形态,其韧性和安全水平反映一国经济抵抗风险能力的大小,对现代化经济体系运行具有重要影响。当前,世界范围内争夺产业链供应链主导权的竞争日趋激烈,我国部分核心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关键技术和设备等仍然面临受制于人的风险,加快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水平的重要性明显上升。

“与一般企业不同的是,大企业居于产业链、产业生态的核心,具有规模大、实力雄厚、新技术应用场景丰富等多方面的优势,是带动产业升级、推动产业进步的引领性力量。”朱宏任表示,面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复杂变化,大企业要树立系统化产业链思维,积极担当产业链“链主”,打造富有影响力的产业链,提高对行业关键环节和发展趋势的把控力。



文件阅读
    相关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