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中国风电行业直面挑战 共谋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日期:2024/09/24   来源:机电商报   
  摘要:近日,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指出,中国风电行业正面临严重的低价恶性竞争,严重阻碍了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亟须集体智慧与合力,共同推动产业走向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种种迹象显示,在中国风电行业蓬勃发展的背后,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正悄然逼近。“低价恶性竞争如同暗流涌动,侵蚀着产业的健康根基;而事故频发则如同警钟长鸣,提醒着行业必须正视问题,寻求破局之道。”近日,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指出,中国风电行业正面临严重的低价恶性竞争,严重阻碍了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亟须集体智慧与合力,共同推动产业走向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低价恶性竞争

侵蚀风电产业发展根基

近年来,中国风电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陷入了低价恶性竞争的漩涡。这一现象不仅使风电制造端普遍陷入亏损困境,更对整个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

“目前,中国风电行业价格战愈演愈烈,企业普遍亏损。”秦海岩指出,当前,风电项目的风电机组招投标中,年度加权平均中标价及大量单个项目中标价已远低于风电机组的成本。以6.25兆瓦机型为例,其直接材料成本加上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用等已接近1400元/千瓦,但中国陆上风电机组的加权平均中标价已从2012年的4000元/千瓦降至2023年的1500元/千瓦,2024年前7个月更是降至1400元/千瓦以下。部分项目的风电机组招投标价格甚至低于直接材料成本,导致风电制造端普遍陷入亏损。

“根据多家整机商发布的财报数据,多数企业的风电机组销售业务处于亏损状态,最高亏损额超过20亿元。这种低价恶性竞争不仅背离了市场价值规律和基本的商业原则,更扭曲了价格机制,给产业发展带来了多重伤害。”秦海岩总结了低价竞争的多重危害。

首先,低价恶性竞争不利于高质量开发风电项目。中标企业面对不合理的低价,要么难以完成产品交付,导致项目延误;要么交付的产品存在质量问题,给项目运营埋下安全隐患。

其次,低价竞争伤及风电制造企业的生存基础,压缩了企业的盈利空间,降低了技术创新能力,阻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再者,低价恶性竞争破坏了市场竞争秩序,削弱了行业整体盈利能力,制约了风电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低价恶性竞争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扰乱了风电产业的良好发展节奏,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影响“双碳”目标等重大国家战略的落实。

如何破解低价恶性竞争的困局,秦海岩表示,政府与企业正携手共谋破局之道。一方面,政府通过立法和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加强对风电市场的监管,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另一方面,企业也在积极寻求转型升级,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等方式,增强自身竞争力。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依法依规制定低价恶性竞争行为的认定标准及处罚办法,建立行业自律机制;二是规范风电机组采购合同,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三是优化招标方案及评标办法,引导企业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四是加强行业监管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低价恶性竞争行为。


事故频发

关乎风电行业生死存亡

风电行业在陷入低价恶性竞争泥沼的同时,还面临着事故频发的严峻挑战。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中国风电行业发生的大型事故数量呈上升趋势,给行业安全发展敲响了警钟。

2013—2023年间,中国风电行业发生的倒塔、火灾烧毁、关键部件失效等大型事故数量逐年增加。其中,关键部件失效占比较大,叶片失效尤为突出。这些事故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更对风电行业的安全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

总结事故发生的原因时,秦海岩坦言,风电事故频发的原因复杂多样,首先技术进入“无人区”产生的超经验问题是重要原因之一。随着风电机组大型化趋势的加速推进,新技术应用带来的挑战日益凸显。例如,长柔叶片、混凝土塔架、高柔塔等新技术应用带来了诸多未知风险点,这些风险点超出了既有的行业经验和技术标准范围,导致出现很多无先例可循、无标准可依的新技术风险点。

其次,除了技术挑战外,制造、运输、安装和运维等环节的问题也是引发风电事故的重要原因。在制造环节,由于机型更新迭代较快,成熟的制造工艺及熟练产业工人的积累无法跟上技术迭代速度,导致出现一系列制造质量问题。在运输和安装环节,长叶片等大型部件的运输和安装难度增加,容易出现磕碰、振动过大等问题。在运维环节,未按照要求开展相关工作也是导致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安全裕量降低,容错率不足,设计制造变更未充分验证;认证体系不完善,项目认证不广泛;新机型快速迭代,缺乏充分测试验证即商业化等,也是引发事故的其他重要诱因。

秦海岩强调,为有效应对风电事故频发的挑战,必须从源头入手加强全生命周期风险管控。一是加强理论研究和技术研发,提升仿真软件的精度和可靠性;二是开展深入的技术研究和广泛的数据收集工作,为标准制(修)订提供依据;三是加大共性基础研究投入,筹建行业级别的公共研发试验平台;四是加强新问题的发生机理研究并建立评估要求;五是严格新产品研发流程和市场化节奏;六是提升制造工艺设计和质量保证能力;七是建立全过程风险管控机制;八是建立全行业质量信息与事故汇总、反馈机制。

“面对低价恶性竞争和事故频发的双重挑战,中国风电行业必须携手共进,共同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这不仅是行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保障能源安全、带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重要使命。”秦海岩表示,风电行业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推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一是创新与质量并重。创新是风电行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持技术领先和竞争优势。同时,质量是风电行业发展的生命线。只有确保产品质量才能赢得市场信任和用户满意。因此,在推动风电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创新与质量并重的原则。

二是加强行业自律与合作。行业自律是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的重要保障。风电行业应建立健全行业自律机制,加强企业间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抵制低价恶性竞争行为。同时,还应加强与国际同行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成果推动自身发展。

三是完善政策与法规体系。政府应进一步完善风电行业的政策与法规体系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一方面要出台更多支持风电行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如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另一方面要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低价恶性竞争等违法违规行为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和竞争环境。

四是注重人才培养与引进。人才是风电行业发展的核心资源。只有拥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才能推动产业不断创新和发展壮大。因此风电行业应注重人才培养与引进工作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与国际人才市场的交流与合作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风电事业。

最后,秦海岩强调,中国风电行业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低价恶性竞争和事故频发的双重挑战,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和坚定信心积极寻求破局之道共同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中国风电行业在全球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保障能源安全、带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作出更大贡献。(林  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