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冷资源”变身“热动力” 亿级冰雪经济市场蓄势待发

日期:2024/11/11   来源:机电商报   
  摘要:11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信部、文化和旅游部对上述政策进行了详细解读。

随着“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深入实践,我国优质冰雪“冷资源”正向经济发展“热动力”加速转化,市场对冰雪装备器材需求日益提升。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推进冰雪装备器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相关举措。其中提到,支持将符合条件的冰雪设备纳入大规模设备更新支持范围。

11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信部、文化和旅游部对上述政策进行了详细解读。


分阶段提出发展目标

《意见》分阶段提出了发展目标。到2027年,冰雪运动场地设施更加完善,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冰雪运动更加广泛开展,冰雪经济总规模达1.2万亿元。到2030年,冰雪经济主要的产业链条实现高水平协调融合发展,冰雪消费成为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增长点,冰雪经济总规模达1.5万亿元。

国家体育总局表示,《意见》是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之后出台的发展冰雪运动、冰雪经济的一份重要文件,主要是坚持问题导向,重点是破解制约冰雪运动、冰雪经济发展的难点堵点痛点,实招硬招比较多,对促进冰雪运动、冰雪经济发展非常有意义。

“过去一个时期,我国冰雪产业实现了快速增长,在供给侧和需求侧解决了从少到多的问题,现在这个阶段需要解决的是冰雪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在中央财经大学体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裕雄看来,《意见》的亮点之一是给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的转型升级指出了方向。

国家体育总局“十四五”时期体育决策咨询专家、清华大学教授王雪莉认为,《意见》抓住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词,就是“全产业链”。在发展冰雪运动的同时,《意见》从促进冰雪经济区域协调发展、传承发展冰雪文化、推进冰雪装备器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优化发展冰雪旅游4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举措,推动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

“从冰雪文化到冰雪旅游到冰雪装备,这里既包含了制造业,也包括了服务业,更重要的是把冰雪文化也纳入到全产业链中。”王雪莉说,运动文化是一个很重要的发展基础,对相关项目文化的推广、宣传和传播,有利于促进冰雪经济的全产业链发展。

王雪莉对强化冰雪经济要素保障的提法印象深刻。虽然“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已经实现,但整体来说,冰雪产业中的冰雪人才仍然短缺,毕竟原来的基础非常薄弱,而且人才培养需要周期。


补齐冰雪场地设施短板

冰雪场地设施是开展冰雪运动最基础的保障。国家发展改革委指出,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推动下,我国的冰雪场地设施建设保持了较快增长。

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冰雪运动场地仅有700多个,到2023年底达到了2847个,是2015年的4倍多。但由于我国冰雪经济起步相对较晚,在场地设施方面仍处于发展阶段,高质量的冰雪场地不多,户外运动营地建设相对滞后,服务中心、连接道路、污水处理、充电桩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还不完善。

为推动补齐冰雪场地设施短板,“十四五”以来,国家发改委会同国家体育总局等部门,统筹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等渠道,支持提升冰雪运动配套公共服务水平。同时,还将冰雪旅游设备纳入了大规模设备更新的支持范围,助力提升冰雪运动、冰雪旅游的设施设备的条件。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继续会同国家体育总局等部门,从3个方面做好冰雪场地设施的建设和利用。

一是提升配套服务水平。中央资金将加大力度继续支持符合条件的冰雪运动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加强冰雪与旅游、休闲、商业等业态的融合,提升冰雪场地设施的服务质量。

二是打造高质量的目的地。围绕吉林长白山、黑龙江亚布力、新疆阿勒泰等冰雪运动资源禀赋突出、国际知名度高的地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研究通过政策、资金等多种要素保障,支持打造冰雪运动高质量目的地。

三是场地设施开放利用。通过北京冬奥会、黑龙江亚冬会等赛事场馆“筑巢引凤”,吸引国际顶级冰雪赛事设立“中国赛季”。进一步健全青少年冰雪赛事体系,支持“大众冰雪季”等群众性冰雪赛事活动,做好冰雪场地设施“后冬奥时代”的综合利用。


推动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发展

在补齐冰雪场地设施短板的同时,推动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发展也是一项重要工作。

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负责人郝立顺介绍说,冰雪装备器材既包括大众运动用装备,像滑雪镜、滑雪服、滑雪鞋等,也包括竞技体育装备和场地装备等——竞技体育装备包括训练用的高速弹射系统、参赛用的雪车等,场地装备包括造雪机、压雪车等。

谈到冰雪装备器材产业近年来的发展,郝立顺认为有三方面的特点。一是产业规模快速壮大。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经形成15大类冰雪装备器材产品体系,基本包括了从头到脚、从个人到场地、从竞技竞赛到大众运动,全产业链的冰雪装备器材。二是产品技术品质稳步提升。大众运动装备产业化进程加速,竞技训练及维护保障装备攻关成效显著,场地设施装备供给能力持续增强。三是产业发展呈现新气象。成立了冰雪装备行业标准化工作组,加大了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力度,多地形成冰雪场地设施装备、竞赛装备、大众运动装备、竞技竞赛服装、冰雪休闲装备等产业集群。

“(冰雪装备器材)企业数量从2015年的约300家增长到2023年的900家左右,销售收入从2015年的不到50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约220亿元。”郝立顺说,“总体来看,我国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发展迅速,技术进步也很快,随着冰雪运动的推广普及,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近年来,冰雪装备器材呈现越来越多科技元素,在促进新技术与冰雪装备融合发展方面,郝立顺认为以5G、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正成为推动冰雪装备器材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催生了很多新产品新模式,赋予冰雪运动爱好者更好的运动体验。

智能滑雪鞋垫可以收集双脚压力、运动加速度和滑行路径等数据;模拟滑雪机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真实场景,足不出户就可以获得滑雪体验;发热雪地运动鞋内含柔性电池和弹性加热片,可以在零下25摄氏度的雪地中持续供热2.5~5个小时……

工信部称,将加大冰雪装备器材供给对冰雪消费带动作用,推动新技术与冰雪装备融合,更好满足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进一步激发冰雪经济活力。

一是强化政策供给。认真落实《意见》,研究出台推动包括冰雪装备在内的体育器械高质量发展有关举措,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激发市场活力。

二是强化技术攻关。持续推动冰雪装备企业专精特新发展,鼓励企业紧扣人民群众冰雪运动需求和竞技比赛亟需,联合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用户单位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和创新产品研发,提升冰雪装备供给能力。

三是丰富消费场景。持续推进冰雪装备器材“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加快推动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与冰雪装备器材融合创新,打造智能装备、智慧场馆;鼓励企业挖掘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具有中国元素的冰雪装备器材,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冰雪消费需求,让更多人参与冰雪运动,爱上冰雪运动。(何  珺)

文件阅读
    相关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