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虹桥论坛聚焦全球 新能源汽车未来趋势

日期:2024/11/11   来源:机电商报   
  摘要:与会者共同回顾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程,讨论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开放环境和政策赋能,展望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发展趋势。

11月6日,由商务部、工信部主办的第七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全球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分论坛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与会者共同回顾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程,讨论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开放环境和政策赋能,展望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发展趋势。

工信部副部长熊继军指出,中国汽车产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业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不仅是顺应产业发展规律、坚持不懈技术创新的结果,也是坚持全球分工合作、互促互进的结果。工信部将进一步支持融合创新,促进汽车消费,优化发展环境,深化国际合作。

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凌激也表示,新能源汽车既是一个新兴产业,又是标志性的绿色产品,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工具和载体。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离不开国际合作,中国将坚持开放合作的立场不动摇,鼓励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参与国际合作。

国际电工委员会秘书长兼首席执行官菲利普·梅茨格说,国际标准和认证评估对提高生产效率和国际贸易发挥了重要作用。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工作覆盖汽车电动化技术相关的各个环节,使全球参与电气化成为可能。

“人们一直在讨论汽车的销售、关税、供给和产能过剩等问题,但最根本的应是考虑绿色交通领域的经济合作。”马来西亚投资、贸易及工业部副部长刘镇东在视频致辞中指出,“国家间可以突破传统的贸易和投资关系,共同朝着建设更好环境、更好世界的目标努力,建立更深层次的超越贸易和投资的经济合作关系。”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李克强认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目前正处于变革窗口期。以电池、电机、电控为核心的“三电系统”推动汽车产业生态重构并催生出新机遇。但他同时指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面临着同质化严重、盈利能力不足等新挑战。智能化网联化融合已经成为未来汽车产品差异化竞争的核心,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是汽车产业转型的大势所趋。

在平行讨论环节,世界贸易组织首席经济学家拉尔夫·奥萨,奇瑞集团董事长尹同跃,比亚迪集团执行副总裁、首席科学家廉玉波,福特汽车全球副总裁、福特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吴胜波,阿法拉伐东北亚区总裁唐沐   ,围绕全球新能源汽车的现状与挑战、电动化和智能化等议题进行了讨论。

谈到当下多种动力电池技术路线并行的现象,廉玉波分析,从成本、安全性和适应性综合考量,未来15年内,磷酸铁锂电池仍是主流。虽然近来固态电池备受关注,但固态电池的成本很高,当前只能应用在高端车型上,还难以在中低端车型普及。

“单车智能”与“车路云一体化”也是舆论关注的焦点。吴胜波的观点是,这并非“二选一”的问题,而是相辅相成,逐步走向融合的。在产品技术路线的选择上,应尊重市场、尊重消费者的选择。如果没有单车智能技术作为支撑,光靠云端和基础设施,不可能实现全面的车路云一体化;反之同理,只有单车智能,而没有路侧的基础设施、云计算技术等辅助,这种智能化也走不远。

关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问题,尹同跃提到,中国新能源汽车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在电动化、智能化等方面取得领先,能为出口地汽车产业健康发展赋能。正如跨国车企在与中国本土企业的合作和竞争中,也促进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壮大。中国车企应重视在东道国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是环境方面的可持续发展,还包括与政府关系、市场关系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希望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权威组织,在推动国际贸易、促进公平竞争,助力全球汽车产业创新转型发展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拉尔夫·奥萨说,世界贸易组织在创建公平公正的贸易环境、促进市场良性竞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世界贸易组织对不同技术路线的发展持开放的态度,不是推荐某一类或一种技术,而是致力于推动各国政府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能够让不同技术路线共同参与公平竞争。

“技术革新不是一家公司、一个机构就能够完全推动的,而是需要多方、多个行业的共同努力。”唐沐    表示,要让更多人参与到技术革新上来,才能促进新能源汽车这一新事物的普及,进一步为零碳排放的最终目标作出更大的努力。(夏小禾)

文件阅读
    相关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