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重庆谱写现代化制造强市新篇章

日期:2024/12/05   来源:机电商报   
  摘要:作为2024装备制造业发展大会的举办地,重庆不仅是国家六大老工业基地之一,还具有国家战略叠加、城市规模、产业基础、交通枢纽、人文生态、创业成本、创新潜力等七大优势。

作为2024装备制造业发展大会的举办地,重庆不仅是国家六大老工业基地之一,还具有国家战略叠加、城市规模、产业基础、交通枢纽、人文生态、创业成本、创新潜力等七大优势。

“从工业发展进程看,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融合创新,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已成为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在12月3日召开的2024装备制造业发展大会开幕式上,重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郑向东表示,“重庆将锚定万亿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5000亿级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产业集群总体目标,抢抓国家重大生产力优化布局和战略备份基地建设机遇,加快打造创新动力服务,整机性能优、配套体系全、市场竞争力强的世界级装备制造业集群。”

在大会的重点区域、重点企业推介发布环节,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涂兴永发布了题为《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 以先进产业园为载体 奋力谱写现代化新重庆制造强市新篇章》的讲话。

涂兴永介绍,近年来,重庆工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产业规模能级实现跃升。2023年重庆工业增加值8333亿元,比上年增长5.8%。今年1—10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9%,高于全国2.1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先进制造业集群涌现。重庆是汽车名城,全国八分之一的汽车在重庆制造,预计今年重庆汽车产量将达到26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100万辆左右,重庆赛力斯问界M9已经连续8个月蝉联50万元级豪华车销量冠军。同时,全球40%的笔记本电脑、全国50%的通机、全国30%的摩托车都是重庆制造,重庆还是全球最大己二酸生产基地和单体最大氨纶生产基地。

2022年7月,重庆市发布了《重庆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满天星”行动计划(2022—2025年)》,计划到2025年全市软件产业形成5000亿元产值规模。如今,重庆市的软件产业规模位列全国第八,“满天星”行动计划已成为重庆具有辨识度的一张新名片。

涂兴永表示,站在新的起点系统谋划,重庆市研究制定了《深入推进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并将以重庆枢纽港产业园为重要平台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

具体来看,“3”大主导产业,分别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材料产业集群,到2027年,各产业集群规模均达到万亿。“3”大支柱产业,分别是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食品及农产品加工、软件信息服务产业集群,到2027年,各产业集群规模均达到5000亿元。“6”大特色优势产业,分别是新型显示、高端摩托车、轻合金、轻纺、生物医药、新能源及新型储能产业集群,到2027年,各产业集群规模均达到1000亿元。“18”个战略性“新星”产业,主要包括功率半导体及集成电路、AI及机器人、服务器、动力装备等12个高成长性产业集群和卫星互联网、生物制造、前沿新材料等6个未来产业集群,“新星”产业发展将成为未来重庆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高水平规划建设重庆枢纽港产业园,是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国家战略腹地等重大国家战略的一项具体举措。重庆枢纽港产业园位于重庆主城都市区核心位置,地处中心城区与渝西地区交汇之处,总体规划了“一区两廊”的空间结构。

重庆枢纽港产业园有五大投资优势:一是有铁路货场、港口码头和综合保税区等基础设施保障;二是有供应链管理、报关服务等综合物流服务保障;三是提供金融服务、法律服务和人才服务等一系列配套服务;四是物流运输有保障,铁海联运2天即可出海出境,国际铁路班列5天直达东盟国家,12天驶抵欧洲;五是规划四大特色贸易服务基地、大力发展线上贸易功能、共建内外联动的贸易网络。

涂兴永强调,重庆枢纽港产业园重点发展先进成套装备产业、先进材料产业、现代物流及供应链服务业,全面构建具有强大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到2027年、2030年、2035年,上述产业规模将分别超过7000亿元、10000亿元、14000亿元。

“重庆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发展离不开大家的关心支持,希望以此次装备制造业发展大会为契机,进一步汇聚资源、凝聚智慧、共建生态,为重庆制造业持续发展赋智赋能、添砖加瓦。”涂兴永寄语。


文件阅读
    相关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