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崛起 共谋全球海上风电高质量发展
近日,2024汕头国际风电技术创新大会在广东省汕头市召开。此次大会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CWEA)和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联合主办,汕头市风能协会、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建设联合会承办,并得到了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的协办支持。
大会吸引了来自国家与多个省市的主管部门领导,荷兰、西班牙、阿根廷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交使节、国际组织代表,以及院士、专家和风电产业链企业高管等近千人共聚一堂,共谋全球海上风电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并见证了世界级风电产业集群在汕头的崛起。
会上,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综合处处长陈永胜表示,海上风电是推动能源转型、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实践。他指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海上风电已具备全球产业竞争优势,汕头凭借丰富的海洋自然资源,在发展海上风电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巨大的潜力。目前,以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为代表的产业集群正在蓬勃发展,未来必将取得丰硕的成果。陈永胜还强调,海上风电要向深水远岸发展,通过规模化发展和“海上风电+”的融合发展模式进一步降本增效,为此他呼吁多部门要形成合力,提高自主制造和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共同推动海上风电的高质量发展。
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胡洪在会上提到,大力发展海上风电等新能源产业,是广东省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并积极支持汕头海上风电产业的发展,希望汕头能够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和政策优势,加快推进海上风电开发建设,加强海上风电产业集群的建设,为推动广东省乃至全国的能源结构优化和绿色低碳转型作出重要贡献。
汕头市委书记温湛滨在致辞中表示,汕头正加快打造立足广东、服务全国、辐射东南亚、面向全球的风电产业集群,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能源转型提供有力支撑。他强调,汕头的发展要素正在加速集聚,汕头将继续加强延链补链,谋划下一批深远海试点示范项目,务实开展国际合作。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在致辞中回顾了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的规划历程。他提到,面对世界风电技术的无人区挑战、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困惑以及国际化进程的焦虑,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的建设旨在形成可复制的经验,为全行业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个典型样板。秦海岩还分享了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以及全体建设者、参与者的不懈努力和取得的进展。
华润集团广东首席代表、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裁后永杰在致辞中表示,作为在汕头投资发展的风电企业,他们有着强烈的归属感和幸福感。他提到,汕头再次汇聚了向“海”图强的磅礴伟力,汇集顶尖专家和企业伙伴,凝聚风电行业发展共识,分析海上风电产业走势,搭建全球海上风电技术信息平台,见证了一批重点项目的签约和一系列优秀成果的发布。
作为本次大会的主办地,汕头凭借得天独厚的海上风能资源、辽阔的海域面积和优异的开发条件,成为我国最早利用现代风电技术进行项目开发的城市之一。早在1987年,南澳岛就已经投运了第一台风电机组,因而被誉为中国风电的发源地之一。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开发实践和产业成长,中国风电逐渐登上了世界风电技术、市场与产业发展的高地。然而,面对供应链短缺、全球脱钩与贸易壁垒等国际化问题的挑战,汕头人意识到只有以新的协同创新方式,依托垂直整合一体化的产业集群,提升核心竞争力,才能促使风电产业获取新动能,更上一层楼。
为此,汕头市提出了谋划推动6000万千瓦海上风能资源开发的规划,形成“1+3+3”海上风电生态体系,并致力于建成国际风电创新港。这一规划得到了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并在多次党代会和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支持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的建设。汕头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与智慧,全力打造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
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的建设以“研发设计一体化、工艺流程一体化、生产制造一体化、检测认证一体化”的4个一体化风电产业集群为核心,是全球首个在一个产业园区内汇集了20兆瓦级整机、叶片、轴承、齿轮箱和发电机等全产业链制造企业,以及检验检测实验室和大型科研装置的产业园区。这里实现了从设计研发、技术创新到生产制造交付的完整产业链,并具备全球领先的风电技术测试与验证能力。
此外,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还建设有国际海上风电培训中心,持续推动海上风电创新能力的螺旋式提升。该培训中心拥有海上安全救生实训场馆、直升机水下救援实训平台、登高实训平台、机舱实训平台和航海仿真平台等先进的培训设施。其中,全球首创的一体化多功能海上安全救生实训场馆通过声光电技术和全球最大功率造浪系统,极致还原海上风浪雷电环境,满足海上安全救生、跳水、潜水等专业培训要求。培训中心的课程满足全球风能组织(GWO)、海洋石油工业培训组织(OPITO)、海事船员和海事交通安全培训标准,实现了“一学多证、证通全球”。
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还在打造以出口为主的海工装备制造基地与风电母港。其正在建设的海工装备与风电专用码头将成为集工厂、堆场、码头一体化运营的海工装备制造基地,并可面向全球进行出口、运维、工程建设相关服务。这一码头是功能最齐全、建设标准最高的风电母港之一,将成为覆盖粤东200千米范围的海上风电运维基地、覆盖东南亚地区2000千米范围的施工建设基地以及辐射全球的装备及服务出口基地。
3年来,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的建设工作持续推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全球海上风电产业链龙头企业共同发起的“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建设联合体”已宣告成立,形成了汕头海上风电的“梦之队生态圈”。“四个一体化”产业园区中金风科技、中车永济、洛轴等企业的生产车间已按期封顶。40兆瓦级传动系统六自由度动力学加载装置、国际海上风电培训中心、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风电专用码头也全部完成设计审批并正式开工建设。
相信,在大会的推动下,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将加速推进“四个一体化”产业园区建设,不断提升自主制造和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为汕头风电产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更为全球风电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林 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