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标准“指挥棒”作用 引领原材料工业转型
材料是制造业的基础,而从工艺技术装备水平提升,到绿色智能转型进程加快,再到结构布局持续优化、新材料产业加速发展,原材料工业优化升级离不开标准引领。近日,工信部、生态环境部、应急管理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了《标准提升引领原材料工业优化升级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原材料工业包括石化化工、钢铁、有色和建材等重点行业,增加值占工业的近30%。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技术管理司副司长魏宏介绍,目前,原材料工业国家标准已经达到7000多项,既涵盖了钢铁、有色、石化和建材等大宗产品,也包括了特种合金、特种塑料、碳纤维和稀土等新型材料。
近年来,我国原材料工业优化升级取得明显成效,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升,绿色智能转型进程加快,结构布局持续优化,新材料产业加速发展,迈入了由大到强的新发展阶段。但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对标推进新型工业化目标任务,原材料工业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低端过剩和高端不足并存、绿色化转型面临较大压力、数字技术融合应用还不深入,优化升级任务仍然较为艰巨。
标准在原材料工业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十四五’以来,我国发布了原材料领域国家标准1500余项、行业标准1800余项、重点团体标准1100余项,标准研制水平和国际化程度持续提升,引领产业发展作用不断增强。”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黄瑜说,将进一步推进原材料工业标准化工作。
在实践中,更高的标准正在让原材料工业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以钢铁行业为例,“产能置换”“改造升级”等成为关键词。“2024年1—11月,粗钢产量同比减少了近2300万吨,同比下降2.7%。”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司长常国武说,有关部门制定出台钢铁行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指南,利用专项再贷款等政策支持行业绿色化、数字化转型。
为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重大改革任务,工信部等部门联合印发《行动方案》,以标准体系建设为切入口和发力点,发挥标准“指挥棒”作用,引领原材料工业供给高端化、结构合理化、发展绿色化、产业数字化、体系安全化发展,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构筑坚实支撑。
《行动方案》以标准“快、优、强”为导向,明确了原材料领域标准化工作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工程,重点包括3个方面。
一是坚持政策协同,强化标准引领。聚焦落实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碳达峰实施方案、数字化转型方案等,推动标准与战略、规划、政策同部署同落实,将标准化工作与行业管理紧密协同,从标准支撑向标准引领转变。
二是服务转型需求,提升标准供给质量。以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发展、新材料产业壮大为重点,加快关键急需标准研制,引领产业创新发展。围绕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保障,加快强制性国家标准研制,提升保底线能力。
三是完善工作机制,发挥标准实施效能。建立健全原材料工业标准化工作协调机制,完善“缺标补标、低标提标、优标转标、有标贯标”的工作体系,加强贯标推广和实施效果评估,引导企业在研发、生产、管理全过程落实相关标准要求。
《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引领原材料工业更高质量、更好效益、更优布局、更加绿色、更为安全发展的标准体系逐步完善,标准工作机制更加健全,推动传统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的标准技术水平持续提升。
具体来看,标准体系更加优化,完成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稀土和黄金等行业的标准评估及优化,分行业构建支撑原材料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标准供给能力大幅提升,发布并实施200项以上数字化转型、100项以上新材料领域以及100项以上绿色低碳标准,推动10项以上强制性国家标准立项,制修订500项以上基础通用和质量提升类标准;标准实施应用不断深化,面向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和新材料等原材料重点领域,遴选300项以上标准应用优秀案例和100项以上典型场景。
围绕高端化发展,《行动方案》聚焦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强化上下游协同,制定一批通用性强的先进基础材料标准,推动一批创新成果转化成关键战略材料标准,聚焦前沿材料产业化重点发展指导目录开展前沿新材料标准研制。具体目标是,实施“新材料标准创新工程”,到2027年发布并实施100项以上新材料领域标准。
围绕智能化发展,《行动方案》立足原材料行业流程工艺特点,围绕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数据安全和装备智能化发展需要,部署数字技术与原材料工业深度融合相关标准制修订任务。具体目标是,实施“数字化标准提升工程”,到2027年发布并实施200项以上数字化转型标准。
围绕绿色化发展,《行动方案》聚焦低碳技术,开展电炉短流程炼钢、氢冶金、绿电—绿氢—石化耦合等技术标准研制;聚焦碳减排工作,开展重点行业碳排放、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等标准研制;聚焦绿色制造,开展绿色建材、生物基材料等产品标准及绿色园区、绿色工厂评价标准研制。具体目标是,实施“绿色化标准升级工程”,到2027年发布并实施100项以上绿色低碳标准。
此外,《行动方案》还提出3个方面的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原材料工业标准化技术组织协作体系,研究建立新材料标准化统筹机制,及时解决标准制修订和实施中的问题;加大资源投入,推动科研和产业化专项加大对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新材料、质量安全等领域标准研究支持力度;强化人才建设,培养一批既懂行业又懂标准具有全球化视野的复合型标准化人才,鼓励标准化研究机构积极引进原材料领域标准化高端人才。(何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