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数据基础设施迎来顶层设计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工信部三部门联合印发《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以下简称《建设指引》),指导推进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形成横向联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基本格局。
筑牢坚实底座
纵观人类经济发展史,每一轮产业变革都会孕育新的基础设施。农业经济时代,基础设施主要是农田水利设施。工业经济时代,公路、铁路、港口、机场和电力系统等成为关键基础设施。数字经济时代,网络设施、算力设施和应用设施等构建了数字基础设施。
工信部指出,当前数据成为关键生产要素,催生新的技术—经济范式,重塑产业发展方式,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向数据基础设施延伸和拓展。建设和运营国家数据基础设施,进一步促进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保安全”,对于支撑数据基础制度落地、构建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工信部持续推进网络设施演进升级,为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筑牢坚实底座。
一是有序拓展网络覆盖广度和深度。截至2024年11月底,我国5G基站总数达419.1万个,比上年末净增81.5万个,具备千兆网络服务能力的10G PON端口数达2792万个,比上年末净增489.6万个,实现从“市市通千兆、县县通5G”到“县县通千兆、乡乡通5G”的跨越。
二是稳步增强网络互联能力。围绕国家算力枢纽节点,不断拓宽集群之间的直达链路带宽,带宽已达923Tbps(太比特每秒),400G端口数量大幅增加至9000个。开通了南宁、太原、哈尔滨等27个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杭州、上海、深圳、中卫和武汉等5个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有序建设运营。
三是持续提升算力供给水平。截至2024年9月底,我国在用算力中心超过880万标准机架,算力总规模达268EFLOPS(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以FP32单精度计算)。网络和算力是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支撑,算网协同发展为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提供了有力保障。
与此同时,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对数据流通利用和价值释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更好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作用,构建兼顾效率和公平、适应数据要素特征、发挥数据价值效用的国家数据基础设施。
根据《建设指引》,国家数据基础设施是从数据要素价值释放的角度出发,面向社 会提供数据采集、汇聚、传输、加工、流通、利用、运营、安全服务的一类新型基础设施,是集成硬件、软件、模型算法、标准规范、机制设计等在内的有机整体。
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在国家统筹下,由区域、行业、企业等各类数据基础设施共同构成。网络设施、算力设施与国家数据基础设施紧密相关,并通过迭代升级,不断支撑数据的流通和利用。
“文件的出台有利于降低企业数据开发利用门槛,培育数据产业良好生态。”国家数据局副局长沈竹林说,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将为各类数据主体提供低成本、高效率、可信赖的数据流通利用环境,激发创新活力,完善数据流通交易服务生态,打造竞争有序、繁荣活跃的数据产业。
据悉,国家数据基础设施还将带动数据流通利用以及网络、算力、安全等设施的建设和升级,促进社会有效投资。据业界初步估算,数据基础设施每年将吸引直接投资约4000亿元,带动未来五年投资规模约2万亿元。
明确路径规划
当前,我国数据基础设施处于起步建设阶段。《建设指引》称,在推动技术设施化过程中,要注重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双重作用,坚持自上而下布局、自下而上探索双向协同,鼓励大胆创新,支持先行先试,加快技术收敛,推动技术规模化部署、系统化应用,为构建高速互联、高效调度、开放普惠、安全可靠的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奠定坚实基础。
《建设指引》围绕数据流通利用、算力底座、网络支撑、安全防护等部署建设任务,描绘出“汇通海量数据、惠及千行百业、慧见数字未来”的美好愿景,并对推进路径作出具体规划。
2024—2026年,利用2~3年左右时间,围绕重要行业领域和典型应用场景,开展数据基础设施技术路线试点试验,支持部分地方、行业、领域先行先试,丰富解决方案供给。制定统一目录标识、统一身份登记、统一接口要求的标准规范,夯实数据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技术基础。完成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顶层设计,明确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技术路线和实践路径。
2027—2028年,建成支撑数据规模化流通、互联互通的数据基础设施,数网、数算相关设施充分融合,基本形成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规模化数据可信流通利用格局,实现全国大中型城市基本覆盖。
到2029年,基本建成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主体结构,初步形成横向联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基本格局,构建协同联动、规模流通、高效利用、规范可信的数据流通利用体系,协同构筑数据基础设施技术和产业良好生态,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体制机制基本建立。
下一步,工信部将加强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协作,按照“点、链、网、面”的工作思路体系化推进相关工作,持续提升算网综合供给能力。
一是稳步推动优化算力布局,实现算力中心“单点提质”。按需推动算力设施建设,加强智算等资源供需匹配,深化算力设施、网络质量等统筹监测,优化市场资源要素配置,提升资源利用效率。鼓励算力中心使用绿电等能源,实现低碳发展。
二是着力强化技术协同创新,促进算力产业“串珠成链”。强化核心技术研发和协同攻关,组织开展算力强基“揭榜挂帅”,推进计算架构和软硬件生态建设。加快算力、网络等基础设施共性标准制定,充分发挥标准对产业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
三是适度超前建设网络设施,加快网络升级“连算成网”。指导基础电信企业规划建设高速宽带网络,扩大千兆网络覆盖范围,有序推进5G网络演进升级。按需部署干线400G和城域800G高速光传输系统,打造高速稳定的传输通道,更好支持数据的流通和利用。
四是持续丰富算力应用场景,引导模式创新“全面赋能”。面向重点行业领域,培育推广一批带动性强、示范效应突出的算力应用场景。依托算力产业发展方阵平台,深化多方主体交流合作,加速培育新业态新模式。遴选一批标志性产品和方案,深化算力与行业融合应用。(何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