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五省区新能源装机突破1.9亿千瓦 绿色能源新时代加速到来
在过去的几年里,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成为了全球能源结构转型的重要方向。而在中国南方,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和海南等五省区的新能源建设更是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截至2024年底,南方五省区新能源总装机容量已突破1.9亿千瓦,达到1.92亿千瓦,稳居南方电网第一大电源地位,这一数据不仅彰显了我国新能源产业的蓬勃生机,也预示着绿色能源新时代的加速到来。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南方五省区的新能源装机容量中,风电装机达到6028万千瓦,集中式光伏装机为7872万千瓦,分布式光伏装机则为4313万千瓦。这一装机规模不仅满足了南方地区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也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4年,南方五省区全年新增新能源装机规模达到5932万千瓦,创历史新高,占新增电源装机的82%。其中,新增光伏发电装机4918万千瓦,新增风电装机952万千瓦。这一增长态势不仅体现了南方地区对新能源产业的重视,也反映了我国在新能源技术、装备制造和产业链建设等方面的显著进步。
在发电量方面,2024年南方五省区各类新能源发电量达到245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其中,风电和光伏发电量均超过1000亿千瓦时,为我国电力结构的优化和绿色转型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南方电网”)在新能源并网、调度和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创新实践。
从区域分布来看,截至2024年底,广西、海南的新能源装机占比已超过40%,云南占比超过30%,广东、贵州的占比也接近30%。这一分布格局不仅体现了南方地区新能源资源的丰富性,也反映了各地在新能源产业发展方面的积极态度和有力措施。
南方电网能源发展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新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杨再敏在分析中指出,“十四五”以来,南方区域新能源装机年均增速近39%,尤其是近两年,新能源装机规模实现了翻番。其中,分布式光伏迎来了大幅增长,占光伏发电总装机的比例超过1/3。这一趋势预示着分布式光伏发电将在未来继续延续大规模发展的态势,成为新能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海上风电领域,广东稳固保持了装机容量的领先优势,而广西、海南则在2024年实现了海上风电装机的“零的突破”。这一变化标志着南方区域正式形成了广东、广西及海南海上风电并行崛起、蓬勃发展的新格局。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进一步降低,海上风电有望成为南方地区新能源产业的重要增长点。
在新能源装机和渗透率创历史新高的背景下,南方五省区的新能源利用率也达到了98.8%,消纳水平保持全国领先。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南方电网在新能源并网管理、调度运行和市场化交易等方面的创新实践。为了进一步提升新能源的利用率和消纳水平,南方电网表示,将继续加强新能源功率预测和调度控制等方面的技术研究和应用。
据南方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水电及新能源处经理王皓怀介绍,自“新能源功率预测价值生态培育计划”实施3年多以来,南方电网全网新能源短期、超短期预测准确率分别达到了91.2%和89.4%。这一预测准确率的提升为新能源跨省消纳创造了有利条件。未来,南方电网将继续引入“大瓦特”“风乌”等AI大模型,进一步提升新能源功率预测的准确率,支撑新能源参与市场交易,让新能源发电成为支撑电力供应的优质电。
为了应对新能源大规模并网带来的挑战,南方电网也将升级新能源调度运行管理平台到2.0版本。该平台将汇聚发电、预测、气象等多源数据,利用数字化手段对新能源运行态势及消纳风险进行动态分析。同时,平台还将对新型储能、分布式等新业态的投产、运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进一步提升新能源可观、可测、可调、可控能力。从源网荷储各环节入手,保障电力可靠供应和新能源最大程度消纳。
展望未来,南方电网表示,南方五省区的新能源产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持续支持,新能源将成为推动南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南方电网也将继续加强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推动新能源产业与区域电力市场的深度融合,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贡献更大力量。(林 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