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聚焦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装备新目录征集工作启动

日期:2025/02/10   来源:机电商报   
  摘要:近日,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工艺技术设备目录〉推荐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征集一批先进工艺技术设备。

近日,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工艺技术设备目录〉推荐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征集一批先进工艺技术设备。

在过去的一年内,为进一步提高磷石膏、赤泥等复杂难用固废以及废旧动力电池等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工信部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印发实施了《磷石膏综合利用行动方案》《赤泥综合利用行动方案》,以及修订后的《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版)》,这3份文件均提出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推广先进工艺技术设备。

工信部介绍,“十四五”以来,工信部联合有关部门发布了2批《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工艺技术设备目录》(以下简称《技术目录》)(2021年版、2023年版),累计推广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先进工艺、技术和设备180余项。同时,配套编制发布技术应用指南与案例,组织开展宣贯推广,强化供需对接,推动先进技术设备推广应用。

据行业协会跟踪评估,《技术目录》在助力先进技术推广应用、引导行业技术水平提升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全固废胶凝材料、晶硅光伏组件处理、工业副产石膏制高强石膏粉和废旧轮胎热解等先进工艺技术得到有效推广,固废立磨、陶粒高效烧结设备等百余项高端装备加快推广应用,技术进步已成为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能力提升的重要力量。

2023年版《技术目录》发布以来,我国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工艺技术装备水平进一步提升,冶炼渣、赤泥源头减量和预处理技术有所突破,废旧动力电池、光伏组件、风机叶片等新兴固废高效分离、提纯技术得到发展,赤泥、磷石膏等复杂难用固废综合利用产品和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机电产品检验检测、表面修复等再制造技术加快升级,亟须遴选发布新一批《技术目录》,充分发挥先进技术引导作用,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工信部称,提升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装备水平,加快推进工业固废源头减量和规模化、高值化利用,加强再生资源综合高效利用,发展高端智能再制造,对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缓解资源环境约束、推动工业绿色循环发展实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此次工艺技术设备征集主要面向工业固废源头减量、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和机电产品再制造等4个领域。

具体来看,工业固废源头减量主要指通过技术升级或增加工序,减少工业生产过程中固废产生量和降低危害性的工艺技术设备。重点聚焦粉煤灰、煤矸石、冶炼渣等大宗工业固废源头减量,以及钢渣、磷石膏、赤泥等复杂难用固废减量化和预处理技术等。

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主要指利用工业固废生产综合利用产品的工艺技术设备。重点聚焦粉煤灰、工业副产石膏、冶炼渣和赤泥等工业固废在有价组分提取,以及建筑材料、路用材料、充填材料、生态修复材料制造等领域的规模化、高值化利用和工业废盐等危险废物综合利用等。

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主要指利用工业产品中的有价元素,重新返回工业生产过程的工艺技术设备。重点聚焦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纸、废旧轮胎的高效分选、破碎、加工,以及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电动自行车锂离子电池、光伏组件和风机叶片的高效分离、提纯等综合利用技术。

机电产品再制造主要指对废旧机电产品进行专业化修复或升级改造,使再制造产品性能和质量达到或超过原型新品的工艺技术设备。重点聚焦工程机械、机床工具、重型机械、石化通用机械、内燃机、电工电器、农业机械、机械基础件和文化办公设备等机电产品再制造过程中的检测评估、表面修复等。

《通知》明确,推荐的工艺技术设备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和相关标准要求,主要指标具有先进性,经济、环境、社会效益明显,知识产权或专有技术产权明晰,已实现产业化应用并实际运行超过1年。

相关主管部门,以及相关全国性行业协会、学会,将分别组织本地区、本行业单位填报申请材料,于2025年3月20日前择优推荐符合要求的工艺技术设备。推荐的工艺技术设备应与2023年版《技术目录》进行对照,同类技术的相关技术指标应有所提升。工信部将组织专家从先进性、经济性、可推广性等方面进行评估,形成并发布2025年版《技术目录》。(王  君)

文件阅读
    相关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