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李东瑞: 二十年匠心独运 打造线切割数控领域的行业标杆

日期:2025/02/10   来源:机电商报   
  摘要:在制造业加速迈向高效、智能新时代的背景下,线切割行业正经历自动化和柔性化的深刻变革,凭借对行业发展趋势的精准把握,以及在线切割数控领域多年积累的研发经验,李东瑞带领比奥迪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线切割行业智能化转型的领航者与典范。

作为线切割数控领域的领军人物,无锡市比奥迪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比奥迪”)总经理李东瑞为自己二十年如一日的专注与执着深感自豪。这份矢志不渝的坚持,不仅推动了他与团队的飞跃式成长,也为整个线切割行业数控系统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持续的创新动力。

在制造业加速迈向高效、智能新时代的背景下,线切割行业正经历自动化和柔性化的深刻变革,凭借对行业发展趋势的精准把握,以及在线切割数控领域多年积累的研发经验,李东瑞带领比奥迪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线切割行业智能化转型的领航者与典范。


专注创新   引领企业飞跃发展

从初创时的筚路蓝缕,到如今的市场领军者,李东瑞用20年的时间,书写了一段关于专注与创新的传奇故事。

“我从小就有一种冒险的精神,喜欢做一些别人做不到的事情。”谈起当初创立比奥迪的初衷时,李东瑞回忆道,这种对挑战的渴望,如同种子般深植于他的心中,为日后的创业之路埋下了伏笔。

二十多年前,李东瑞在大学的一次实习经历中,目睹了一幕令他至今难以忘怀的场景。那是一台从德国进口的先进数控机床设备,价值高达4000万美元,在当时堪称天价。然而,这台昂贵的设备却只能作为参观品,无法真正投入生产。

“我们当时很疑惑,为什么这么好的设备不能使用呢?”李东瑞回忆道。经过询问,他得知由于设备过于昂贵,工厂担心一旦使用出现问题,将无法承担维修费用,更无法找到专业的维修人员。这一幕深深触动了李东瑞,那时,他就下定决心,将来要为中国人自己的高端数控机床作一份贡献。

大学毕业后的李东瑞,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接触到了线切割设备。那一刻,他仿佛看到了梦想照进了现实。

“我始终认为,国内线切割行业需要一款真正适合自己的数控系统。因此,我决心研发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控系统,来推动线切割行业的进步。”李东瑞说道。尽管他知道这条路可能充满艰难险阻,但他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这条创业之路。

当时,国内数控系统几乎全部依赖进口,技术门槛高,市场竞争激烈。但李东瑞并没有被吓倒,他凭借着对技术的热爱和对梦想的执着,带领团队开始了艰苦的研发之路。

躬身实践,攻坚克难。在数控软件的开发过程中,李东瑞和团队也碰到了不少难题,但他心里始终有个信念——“相信的力量”。“它让我们相信没有过不去的坎。这种无畏让我们更加专注于技术的每一个突破。也正是这样的信念,推动着我们在技术研发的道路上,一步步勇往直前。”

凭借着这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李东瑞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奋战,2006年,他成功研发出了《AutoCut线切割数控系统v1.0》,包括Windows PC机+PCI数控板卡1.0+NCCAD1.0软件。这套系统的问世,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更在快走丝线切割机床上实现了成功验证,并实现了小批量销售。

初战告捷并没有让李东瑞停下前进的脚步。随着线切割行业的不断发展,李东瑞瞄准了中走丝数控领域。2007—2008年间,李东瑞成功研发出了《AutoCut中走丝数控系统v1.5》,以及国内第一台带双向螺距补偿的伺服线切割运动控制系统。随着产品的不断成熟和完善,比奥迪的中走丝数控系统逐渐赢得了市场的认可。这些成功案例不仅为比奥迪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更为其后续的研发创新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信心。

面对客户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市场需求的多样化,2018年,比奥迪成功研发出了5轴联动运动控制一体机(ALL in ONE),并发布了NCCAD2.0软件,支持线切割自动化。这一成果不仅巩固了比奥迪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更为其开辟了新的市场空间。随着产品的不断推广和应用,比奥迪逐渐形成了更大规模的量产量销。

然而,创业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随着比奥迪在市场上逐渐崭露头角,他们也遭遇了软件知识产权的盗版问题。盗版软件在市场上流行,价格远低于正版,对比奥迪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面对这一严峻挑战,李东瑞和他的团队毅然决定采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虽然过程艰辛,但他们最终赢得了胜利。这次经历让李东瑞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版权保护对于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至关重要。他呼吁国家加强版权保护力度,为创新型企业提供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

如今,面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趋势,比奥迪再次展现出了其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和创新精神。

“近年来,线切割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将是未来技术发展的主流。”李东瑞指出,这一变化不仅符合整个制造业自动化、智能化的趋势,也为线切割行业解决了操作工断层的问题。随着70后、80后操作工的逐渐退休,行业面临人才短缺的危机。而自动化技术的普及,不仅释放了大量人工,还提高了工作效率,使操作者能够更轻松地管理多台设备。

“为此,我们已做好充分准备,产品也进行了全面升级,以应对即将到来的自动化浪潮。”李东瑞自豪地说。经过几年的努力,其成功研发出了支持以太网的第二代五轴运动控制器,并率先支持自动穿丝功能。这一成果开启了线切割行业的“黑灯生产”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机床可以实现24小时不间断的自动化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产品推向市场后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截至目前,李东瑞个人和团队已拥有23项专利技术,同时,AutoCut系统已经累计交付超过20万套,在中走丝方向市场占有率超过50%,与绝大多数主流线切割机厂家都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这些成绩不仅是对比奥迪过去努力的肯定,更是对其未来发展的有力支撑。


持续赋能   引领行业转型升级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比奥迪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李东瑞表示:“我们坚信,线切割行业正迈向一个自动化与柔性化深度融合的新高度。作为数控系统领域的领航者,我们始终站在行业前沿,引领技术发展潮流。”

一直以来,李东瑞的心里始终有一把尺子,默默地丈量着与国外先进数控系统的距离,在他看来,成立企业的目的,并不仅限于实现商业利益,同时更肩负着推动行业前行的重大使命。为此,李东瑞为企业制定了详细的未来发展规划。

首先,AutoCut软件将不断升级,提供更加个性化、精细化的定制服务,以满足不同客户的独特需求;同时,该软件将进一步优化对自动穿丝机构的支持,提升机床的自动化水平和生产效率;此外,比奥迪还将引入深度学习算法,以科技的力量提升线切割加工质量,为客户提供更高效、更精准的解决方案。

在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方面,李东瑞认为,数控机床企业中最关键的是人才,而优秀的人才需要兼具学术与实践能力。因此,在比奥迪公司,他强调工作人员需打通“任督二脉”,即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同时,为了吸引和培养优秀人才,比奥迪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们与高校合作开展产学研项目,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同时,还定期组织内部培训和交流活动,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这些举措不仅为比奥迪公司培养了一批批优秀人才,也为公司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回首过去,从快走丝到中走丝,再到五轴联动与自动化,李东瑞用二十年的执着与创新,不仅见证了比奥迪的成长与壮大,更彰显了国产数控系统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与影响力。

展望未来,李东瑞表示,将继续秉承“专心做好一件事,赋能线切割20年”的核心理念,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为全球制造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李东瑞将带领比奥迪将继续书写更加辉煌的成就,为线切割行业的进步增添更为强劲的动力。(杨   歌)

文件阅读
    相关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