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比4G辐射更强?谣言!
随着通信用户的快速增长,一些担忧也逐渐显现,诸如“手机基站有辐射,5G的基站比4G多,5G的辐射比4G大,对人体危害更大”等一些说法引发公众关注,这些说法有科学依据吗?近日,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彭木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通信基站的辐射量微乎其微,甚至远低于家用电器的辐射量,对人体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见铁塔色变”毫无必要
网络信号的传输需要建立基站。那么,什么是基站?基站,即公用移动通信基站,是移动设备接入互联网的接口设备,也是无线电台站的一种形式,是指在一定的无线电覆盖区中,通过移动通信交换中心,与移动电话终端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无线电收发信站电台。
在接受央视采访时,彭木根举例道,“我们用手机的Wi-Fi,或者笔记本电脑上的Wi-Fi,都要接入网络,网络端面向用户的设备就叫接入节点,对移动通信来说就叫基站。”
截至2024年底,我国5G通信用户已突破10亿户。随着移动通信网络业务向数据化、分组化方向发展,移动通信基站的发展趋势也必然是宽带化、大覆盖面建设及IP化。
“基站的形式是非常多样的,老百姓通常认为,基站就是建筑物最上面的那个铁塔,铁塔上挂了很多天线,这确实是基站的一种形式,但只是传统的室外大基站,或者叫宏基站,实际上大部分基站是室内的小基站,也就是‘室分系统’,功耗低很多,更加绿色。”彭木根解释道。
专家还提到,因为担心辐射而“见铁塔色变”完全没有必要。因为无线电波按水平方向传输,基站铁塔下面反而信号最弱,因此有“塔下黑”的说法。从这一角度来看,基站铁塔下反而是辐射最小的地方。
网络提速和基站辐射值无关
来自工信部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已开通5G基站超425万个,数量全球第一,算力总规模全球第二。此外,我国的4G基站总数已达500余万个。那么,网络提速和基站辐射值到底有没有关系呢?专家给出的答案是,两者无关。
因为,网络提速不是靠增强通信基站的信号发射功率,而是靠扩容传输带宽,好比拓宽高速公路。通信基站数量越多,手机通话效果就越好,手机和基站之间产生的电磁辐射越小。辐射的频率越高,波长越短,能量就越高,反之则越低。
5G信号所使用的无线电波的频率范围,大致分为两种:一种属于厘米波,和2G/3G/4G差别不大;另一种属于毫米波,我国目前尚未部署。无论是之前用的2G/3G/4G,还是毫米波级别的5G,其频率都比可见光小。因此,单从辐射来看,无线电波所蕴含的能量比可见光还低。
彭木根说,我国通过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对电磁进行严格管控,避免对老百姓产生不可控的辐射。任何一个基站要入网、商用,必须符合辐射、接口等各方面的标准。“只要是通过国家认证的,都是安全放心的,不会出现某个基站突然功率增加100倍,变成大的激光器,那是不可能的。”他强调。
电磁辐射无处不在
辐射可分为电磁辐射和电离辐射,两者截然不同,其中5G基站发射的是电磁辐射。电磁辐射主要来自无线电台、移动基站、可见光、红外线以及部分低频紫外线等,而电离辐射主要包括α、β、γ射线等。
“我们常说的核辐射,指的是电离辐射,大多出现在人们不易接触到的地方,如核电站核聚变区域、核爆炸、宇宙空间射线等。”彭木根说,人们每天都生活在电磁辐射的环境中,因为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大磁场,自然界电闪雷鸣、太阳黑子活动等都在产生电磁辐射。日常生活中,无线电台,基站天线,以及微波炉、电磁炉、电脑、电视机、吹风机、收音机等家用电器也会产生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是否对人体有害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看电磁辐射频率的高低;二是看电磁辐射功率的大小。只有当这两个因素超过一定的允许值而造成辐射污染时,才有可能对人体带来负面影响。
从数据分析,电吹风的辐射量为100微瓦/平方厘米,电磁炉能达到580微瓦/平方厘米,家用无线路由器在1米范围内产生的辐射量超过60微瓦/平方厘米。而通信基站的电磁辐射,按国标要求应小于40微瓦/平方厘米。在实际施工时,运营商考虑到信号叠加,一般控制在8微瓦/平方厘米以内。所以,与家用电器相比,通信基站的辐射量微乎其微,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相比之下,手机的辐射更大,特别是手机信号不好的时候,是满功率发射的,所以老百姓可能忽视了身边的小的终端,而更多地去关注一个庞然大物,实际上基站对我们基本没什么影响。”彭木根说。
专家提示,5G基站建设是公开透明的,百姓有知情权。如果基站在视线距离以内,也就意味着可实现视距传输,此时手机通信的发射功率非常低,耗电也低,更加绿色。(王 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