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打好支持科创“组合拳”

日期:2025/03/26   来源:机电商报   
  摘要:去年以来,新质生产力成为经济工作的高频词,AI大模型、人形机器人、国产原创药等不断涌现,在国内外引发高度关注。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介绍了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取得的成果,以及下一步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举措。

去年以来,新质生产力成为经济工作的高频词,AI大模型、人形机器人、国产原创药等不断涌现,在国内外引发高度关注。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介绍了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取得的成果,以及下一步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举措。

资本市场对促进产业和科技创新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支撑作用。在此次记者会上,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吴清表示,要加快健全专门针对科技企业的支持机制,培育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加大支持科创的金融产品服务供给。


3个“加快”和3个“聚焦”

过去一年,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亮点纷呈,扑面而来的科技感和未来感给人们带来许多惊喜。“新质生产力正在全面改造我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深刻改变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郑栅洁提到了令其感受最深的3个“加快”。

首先,技术突破在加快。备受关注的集成电路的产量和出口都创历史新高,越来越多的产品装上了“中国芯”。人工智能大模型百舸争流、异军突起,工业机器人密度显著提升,人形机器人加速走向应用,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产原创新药层出不穷。很多过去在科幻电影中看到的场景变为现实,中国正稳步走向世界科技创新前沿。“这些都证明,越是打压我们、封锁我们,越会倒逼我们加快自主创新步伐。”郑栅洁说。

其次,产业升级在加快。去年,中国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达到16.3%和34.6%。手机、计算机等机电产品出口总值占比接近60%。新能源汽车“十年磨一剑”,已形成链条完整的产业体系。这些情况表明,产业链正在加速向中高端发展。

再者,动能提升在加快。近期,现象级的高科技产品不断涌现,反映出科技成果加速从“书架”向“货架”转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创新的内生动力越来越强。创新阵地上不断冒出“黑马”,并很快成长为“主力军”。

郑栅洁表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要聚焦“资金、人才、生态”,抓好以下3个重点。

一是抓投入,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组建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带动地方资金、社会资本近1万亿元,聚焦硬科技,坚持长周期,提高容错率,通过市场化方式投向科技型企业。同时,完善并购重组、份额转让等政策,鼓励发展并购基金等,畅通创业投资退出渠道,更大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实现技术链、产业链、供应链的市场化重构。

二是抓人才,持续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加强拔尖创新人才、紧缺科技人才培养,在实践中造就一大批战略科学家、优秀企业家、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

三是抓生态,持续打造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出台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不断完善包容审慎监管,努力营造充满活力、守正创新的生态环境。


提升资本市场“科技含量”

今年以来,以DeepSeek为代表的科技企业受到市场广泛关注,不少国际投资机构认为“DeepSeek热”将推动对中国科技企业的价值重估。那么,资本市场该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支持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吴清分析,DeepSeek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脱颖而出,不仅令AI行业深受震撼,也让世界对中国科技创新能力有了新的认识。春节之后,A股、港股包括其他市场上的科技股表现也受到了相关热点的带动。

“科技创新企业越多越强,资本市场的活力、吸引力,以及为投资者创造价值的能力也就越强。”吴清表示,证监会始终高度重视支持科技创新,近年来,以科创板、创业板等系列改革为契机,深入推进关键制度创新,不断提升资本市场的“科技含量”。

2024年,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新上市公司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均超过9成,目前全市场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市值占比已超过4成,先进制造、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涌现出一批龙头领军企业,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质效明显提升。

谈到未来部署,吴清表示,要加快健全专门针对科技企业的支持机制。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聚焦科技创新活跃、体现新质生产力方向的领域,用好“绿色通道”、未盈利企业上市等制度,稳妥实施科创板第5套上市标准等更具包容性的发行上市制度。

同时,大力度培育长期资本、耐心资本。从全球经验看,很多引领性科技企业的崛起,离不开长期耐心的资本投入。只有耐得住“十年磨一剑”的寂寞,才能迎来“一鸣惊人”的辉煌。因此,要进一步鼓励支持私募基金投资人、管理人坚守长期主义,不断增强对企业的长期支持以及增值服务能力。

此外,还要加大支持科创的金融产品服务供给。资本市场支持科技企业不只有上市一条路,也不只股票一种工具,债券、可转债、优先股、资产证券化、期权、期货等产品和工具都可以有所作为,提供“接力棒”式的融资支持和服务。比如,科技创新公司债券累计发行规模已经达到1.2万亿元,是一个不小的体量。要持续打好支持科技创新“组合拳”,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加全面、更加高效的资本市场服务。

吴清强调,科技创新是探索未知的过程,既孕育新的动能,也伴随着风险。科技企业往往经营业绩不确定性大,转盈利周期长,成功的可能有爆发式、指数级增长,失败的也可能要付出巨大代价,这是市场规律,也是创新规律。希望市场各方全面客观冷静看待科技企业成长中的风险,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工具有效管理风险、获取收益。(何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