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中国绿色电力证书发展报告(2024)发布:绿证制度体系框架基本成型

日期:2025/03/26   来源:机电商报   
  摘要:《中国绿色电力证书发展报告(2024)》全面回顾了我国绿证事业的发展历程,并详细阐述了2024年绿证核发交易、市场培育、应用场景拓展及国际互认等方面的进展与成效,同时展望了绿证事业的未来发展前景。总体来看,我国绿证事业的发展呈现出六大显著特点。

3月19日,国家能源局在绿色电力证书(以下简称“绿证”)专题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发布了《中国绿色电力证书发展报告(2024)》。全面回顾了我国绿证事业的发展历程,并详细阐述了2024年绿证核发交易、市场培育、应用场景拓展及国际互认等方面的进展与成效,同时展望了绿证事业的未来发展前景。总体来看,我国绿证事业的发展呈现出六大显著特点。

一是绿证制度体系框架基本确立。自2017年我国正式确立绿证制度以来,相关部门联合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不断完善绿证制度体系。通过试行绿证核发及自愿认购交易制度,逐步扩大绿证核发范围,积极探索绿证与绿色电力交易的结合,我国已构建起较为完备的绿证政策体系。该体系涵盖了建档立卡、核发、交易、应用、核销等绿证全生命周期的闭环管理机制,从制度及运行机制上确保了绿证的权威性和唯一性,有效避免了环境价值的重复计算。

二是绿证核发效率与质量显著提升。随着绿证全覆盖政策的深入实施,特别是2024年6月底国家绿证核发交易系统的正式上线运行,我国绿证核发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国家能源局资质中心积极组织电网企业,建立了由电力交易机构牵头、电网相关部门配合的月度电量数据归集机制,制定了详细的数据归属、管理、安全防护工作方案。在此基础上,绿证核发方式由原先的发电企业申请调整为以电网企业、电力交易机构提供的数据为基础,经严格审核后按月批量自动核发。这一变革使得绿证核发时间大幅缩短85%,核发效率显著提升。据统计,2024年全国共核发绿证47.34亿个,同比增长高达28.36倍,其中可交易绿证达31.58亿个。云南省、内蒙古自治区、四川省等8个省份的绿证核发数量均超过了2亿个。

三是绿证市场活力显著增强。在政策支持和市场机制的双重驱动下,绿证市场活力持续增强。2024年,全国绿证交易规模实现了显著增长,交易绿证数量高达4.46亿个。其中,绿证单独交易量为2.77亿个,以跨省交易为主;绿色电力交易中的绿证数量为1.69亿个,以省内交易为主。此外,全国参与绿证交易的消费主体数量也大幅增加,达到约5.9万个,同比增长2.5倍。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经济发达地区是绿证交易的主要市场,合计购买的绿证数量超过了全国的一半。

四是绿证应用需求持续释放。绿证在证明和核算绿色电力消费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应用场景也不断拓展。众多大型活动、用能企业、公共机构以及居民用户都通过购买绿证来实现绿色电力消费。此外,居民绿色电力消费意识也在不断提升,2024年居民自主购买的绿证数量接近118万个。在核算绿色电力消费方面,各地积极落实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政策,明确承担消纳责任权重的用能单位以持有绿证作为主要核算方式。同时,各地还加强了绿证与能耗双控、碳排放核算政策的衔接工作。

五是绿证国际互认取得积极进展。绿证国际互认是实现“双碳”目标、应对全球气候治理的关键路径。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绿证的国际交流合作工作,充分利用多双边国际交流渠道,将绿证合作列为政府交流的重点议题,大力宣传介绍中国的绿证政策和应用实践。政府层面的议题交流不断深入,为绿证的国际互认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中国政府还鼓励社会组织、研究机构、行业协会等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国际合作、学术交流、论坛展会等多种途径,推动中国绿证在价值理念、政策取向以及碳排放核算方法等方面与国际绿证相衔接,加快绿证的国际互认进程。此外,中国政府深度参与绿证核发、交易等国际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工作,为中国绿证走向世界奠定了坚实基础,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国在国际绿证市场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六是绿证系统支撑保障有力。国家绿证核发交易系统作为绿证核发交易的核心平台,在支撑绿证核发交易高效运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该系统集成了绿证核发管理、交易调度支持和辅助支撑保障等核心功能,通过“一个账户、两类数据、三个环节”的信息化方式,实现了绿证核发交易的高效运行和全程协同。具体而言,“一个账户”确保了绿证核发交易的权威性和可追溯性;“两类数据”形成了数据互补、自动校验、自动比对核发的机制,确保了绿证核发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三个环节”形成了绿证核发监督的闭环管理。(杨   歌)

文件阅读
    相关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