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工业互联网与船舶行业融合应用“工具书”发布

日期:2025/07/08   来源:机电商报   
  摘要:《工业互联网与船舶行业融合应用参考指南》面向船舶行业在数字化研发、供应链管理和产品质量监测等方面的转型需求,系统梳理了船舶行业产品数字化设计、智能无人装配、多基地协同制造等86类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

船舶行业是保障国家安全和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工业基础,信息化基础扎实,转型需求迫切。为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与船舶行业融合创新应用,工信部近日印发《工业互联网与船舶行业融合应用参考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面向船舶行业在数字化研发、供应链管理和产品质量监测等方面的转型需求,系统梳理了船舶行业产品数字化设计、智能无人装配、多基地协同制造等86类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

自2021年以来,工信部陆续印发了工业互联网与钢铁、工程机械、电子信息制造和电力等行业融合应用指南,为产业实践提供了参考指引。今年,为更好推动工业互联网深度赋能千行百业,工信部组织开展了工业互联网与重点产业链“链网协同”行动,分行业制定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参考指南。

《指南》既适用于具有良好自动化、信息化基础的大型船舶制造企业,也适用于数字化基础较弱但有进一步改造提升需求的中小船舶企业,旨在为工业互联网与船舶行业融合过程中的需求场景识别、应用模式打造、关键系统构建和组织实施方法提供参考借鉴。

工信部介绍,《指南》体现了三大特点。一是打造融合发展“团体赛”,编制单位包括船舶制造龙头企业、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服务商、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二是提供数智转型“参考书”,深入挖掘船舶行业数字化转型痛点及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核心需求,总结融合应用创新场景,并明确融合应用总体架构与实施路径。三是形成企业应用“样板房”,汇聚多个场景、不同方向的船舶制造企业优秀案例,分享融合应用实践经验。

为什么要建工业互联网?工信部提到6点原因:提升数字化研发效率和水平,基于工业互联网实现多专业协同设计、三维工艺仿真和智能设计,推动船舶研发效率与质量提升;提升生产效率,通过数据驱动的资源调度与生产设备维护,实现高效连续的精益生产;提升产品质量,汇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关键质量数据,关联不同制造环节质量信息,实现产品质量的全流程管控与追溯;提升安全水平,实现对生产现场的实时监控与高精度识别,显著提升安全生产管理能力;助力绿色生产,减少工序间协同不足、工艺不先进导致的能耗,加强能源精细化和智能化管控,实现能源动态平衡和优化利用;提高供应链协同效率和韧性,打造供应链协同体系,整合供应链各节点企业间的合作与分工,形成供应链高效协同,优化资源配置。

《指南》初步形成了31个应用场景以及86项具体应用,涵盖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数字化管理、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可视化治理和精细化投融七大重点应用模式。

考虑到船舶行业大量的存量系统,《指南》参考《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2.0》,采用叠加的设计思路,设计了船舶行业工业互联网参考实施架构,从网络、标识、平台、数据及安全5个方面阐述工业互联网实施建设内容,并从3个层次给出建设路径。

产业层由连接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各方的信息系统或平台组成。在产业层部署工业互联网,重点是通过跨企业的网络连接与产业协同平台应用,提高跨企业、跨区域的数据互联互通效率,实现产业链供应链资源的优化配置。

企业层由企业生产制造、经营决策、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各类业务系统组成。在企业层部署工业互联网重点是通过集成化平台、广覆盖网络等部署实施提高各工序、各业务的运营效率以及开展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与管理。

车间层由船舶生产所需的各类生产装备、仪器仪表及自动化控制系统组成。在车间层部署工业互联网,重点是通过先进网络、边缘计算、平台及数据分析等技术的综合应用,提升生产现场的数据采集、传输能力,并承载与生产管控密切相关的智能化应用。

此外,《指南》还部署了五大实施任务。网络方面,包括建设企业内网和企业外网。企业内网用于企业内人、机、物等生产要素互联,以及企业IT管理系统之间的连接;企业外网则是用于连接企业上下游之间、企业与智能产品、企业与用户之间的网络。

标识方面,通过为物料、机器、产品等物理资源和工序、软件、模型、数据等虚拟资源分配标识编码,实现物理实体和虚拟对象的逻辑定位和信息查询,支撑跨企业、跨地区、跨行业的数据共享共用。

平台方面,包括边缘、平台、应用三大核心层级,通过建设包括存储、集成、访问、分析、管理功能的使能平台,实现工业技术、经验、知识模型化、软件化、复用化。

数据方面,构建数据采集、存储、计算、管理和服务能力体系,对船舶企业全业务流程的数据格式、数据类型、数据集成、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及数据接口等进行规范管理,打破信息孤岛,构建数据资产,实现数据价值最大化。

安全方面,船舶行业企业应落实工业互联网安全分类分级管理相关要求和防护规范,围绕设备、控制、网络、平台、应用和数据等构建多层级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并加强制度建设、监测预警、应急响应、安全演练、检测评估等方面工作。

下一步,工信部还将组织编制装备制造业、原材料工业、消费品工业等新一批行业领域融合应用指南,扎实推进工业互联网与重点产业链“链网协同”行动,促进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夏小禾)

文件阅读
    相关思考